当前位置

首页 > 诗歌 > 高一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高一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5W 次
高一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中心目标:

高一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学会如何阅读诗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意象、象征、语言

课时安排:

1、回到“诗性”的阅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意象——《错误》

3、象征性意象——《致橡树》、《死水》

4、意象群落——《赞美》

5、语言——《再别康桥》、《雨巷》

6、《外国诗三首》

7、相关文体知识聚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意象——《错误》

一、范文点读

1、初读(朗读),解释字面上不理解的词句。

学生提出了“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我给了解释,还有提出“美丽的错误”的,属于内容的不理解,留到后面。

2、再读(默读),说说你的阅读体验(感受)。

学生回答有忧伤、寂寞、失落、诗中的女子很美等,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挑出关键词板书。并概括为:美丽凄哀幽怨。 3、是哪些句子或者词语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的?

学生回答:“容颜如莲花”,让人想到这个女子是很美的;“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给人寂寞的感觉;“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可见诗人很失落。

我补充:把容颜比作莲花,为什么就能让人感到美?还要注意,诗人不只是把女子比作莲花,后面还有两个字,“开落”,这怎么理解?东风和柳絮是春天特有的,为什么“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把女子的芳心比作“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有什么意味?接近傍晚的“青石的街道”有什么特征?

对以上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一一思考作答。

诗歌所描写的形象给了我们很深感触。它们究竟是一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能够触动我们的情感体验?这要讲到诗歌阅读的一个最关键的概念。

二、鉴赏方略

板书(括号内是对板书补充解释):

意象

意象,即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客观形象。(它可以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等等。)

意象的营造是诗歌的基本特征,有没有意象是诗与非诗的根本区别。(因此,一首诗的核心构成在于它的意象,读诗,应先从意象分析入手。)

三、范文回读

再来看《错误》,看一看这首诗营造了哪些意象,把它们挑出来。

板书:

莲花的开落 东风 柳絮 小小的寂寞的城 青石的街道 春帷 小小的窗扉 达达的马蹄

这些意象各自传达的意味,我们前面的学习已经讨论过了。正是这些意象,使诗人的情感、情绪、思想得以最大程度的呈现,从而直接引发了我们的情感体验。当然,一首诗里面,除了意象,还有一些非意象成分,如议论、抒情、叙述等语言成分,用来说明、补充意象的意义,延伸与扩张了我们的体验。

再想想,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不出。大概是古诗积累得太少,也或许这个问题问得有些不着边际,只好我来说。)这些意象经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花时雨”,“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等等。这些来自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委婉地抒写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情怀,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而这样的风格,正是这首小诗的魅力所在。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