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字经 > 学三字经——论学习之道

学三字经——论学习之道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6W 次

如果我们总是以“没时间”、“工作忙”来搪塞学习的话,《三字经》用了几个故事来劝诫这些人,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学三字经论学习之道,更多三字经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学三字经——论学习之道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读」要说忙,赵普比君如何?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在赵匡胤手下的时候,书读得不多,学问也不高,当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回家后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两万字的《论语》竟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来学习),他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脍炙人口的美谈“半部《论语》治天下”出自《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说的是公元981年,赵普第二次被宋太宗赵光义请回任宰相,群臣私议,说赵普仅读过《论语》而已,赵普曰:“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试着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指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治太平”。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解读」说的是西汉时家境贫寒的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芦苇、蒲草上阅读。西汉公孙弘年幼时替人放猪,在鹿台苦读诗书至40岁,他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刻苦学习,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下诏访求贤良,当时公孙弘已年仅六旬,应招为博士,大器晚成,位极人臣。他们两人年幼时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创造条件勤奋学习。公孙弘有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读」《三字经》教育我们学习要有刻苦勤奋的精神。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终成当世大儒。

战国时韩国的苏秦,小时自持清高不读诗书,当多年奔波后发现皆因不学,于是发奋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屁股和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教)而自觉勤奋苦读,学成后先到燕国得到了燕昭王的信任,擅长纵横学(奔走于各国,尽显挑拨、离间、游说、谋略之能事)的苏秦后到齐国为相,并帮助燕国打败齐国,又游说六国联合攻打秦国,出现了历史上仅此一例“一人配六国相印(即在“战国七雄”里同时任六国宰相)”,成为史上著名的谋士和纵横家且与张仪齐名,后人用“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来形容他。“笨鸟先飞”——先飞的鸟往往是更聪明的鸟。成语“悬梁刺股”说的就是以上故事。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读」晋朝人车胤,家境贫寒的他在夏天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刻苦读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现湖北公安县斗胡堤镇曾埠头乡还有一个遗迹叫“囊莹台”。晋朝人孙康则是在冬天月夜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后来官至御史大夫。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成语“囊萤映雪”说的就是以上故事。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读」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家穷至极妻子崔氏嫌弃他而逼夫休妻后嫁给张木匠。至年近五旬时朱买臣经同乡引荐被皇上发现任命为会稽太守,前妻还想重回朱家便哀求之,朱买臣令随从端来一盆水倒在路上,说“倘若你能将水全部收回盆中,便可”,前妻为此羞愧难当之后自缢。

“覆水难收”说的就是朱买臣此故事。隋朝李密少年时放牛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抓紧读书,一次被宰相杨素看见,经交谈觉得此少年是个胸怀大志之人,回家后将此事与其儿子杨玄感谈及,并告知“将来汝等有天大之事,此人可助汝”,后来杨玄感把李密当成谋士,向其讨教如何才能推翻隋炀帝,李密献计有三“上策:趁隋炀帝北上时断其后路而歼灭之;中策:向西夺取长安抄其老窝,并以关中为根据地进行长期作战;下策:就近攻打洛阳,但其城池坚固且军队战斗力甚强”,而杨玄感采纳的却是下策,以致被隋炀帝派宇文述领兵救援激战后杨玄感被杀。李密后来成为瓦岗军的首领,终于推翻隋炀帝。这两位历史著名人士在艰苦的环境里能坚持读书,绝不松懈,值得后人学习。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