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籍 >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3K 次

朝代:唐代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杜牧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译注参考: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7

2、 吴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3-134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87

4、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2-683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注释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⑷二十四桥... 显示全部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注释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⑵迢迢:指江水悠长... 显示全部

鉴赏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绰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友谊。... 显示全部

解读

诗的头两句写景。第一句摄取的是远镜头,扬州一带远处青翠的山峦,隐隐约约,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江水东流悠长遥远,给人以流动轻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象江南虽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表现优美的江南风光。这两句是从山川物候来写长江以南地区,和后面两句的颓废形成对比。青山隐隐水迢迢,(远景描写——诗人站... 显示全部

赏析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二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或开成元年(836年)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大和九年(835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 显示全部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