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寓言 > 寓言故事中的经济

寓言故事中的经济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57K 次

自从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

寓言故事中的经济

(一)

一个岛上,有很多农民,农民们都靠种粮为生,岛上土地肥沃,如果每位农民都尽力生产,每年可以生产2000公斤粮食,但每年的实际消费只能吃完500公斤,农民们有了一定的粮食储备后,农民们发觉粮食种多了根本吃不完,就变得懒惰起来,每人每年只生产500公斤粮食了,由于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即使偶有年成不好,照样生活无忧,日子过得很滋润。

后来,农民中有一名叫诸葛先生的农民突然无意中发明了制造木流流马的技术,只要掌握了其中关键的技术,一年可以生产20来台都没有问题。这种木马好像现在的汽车一样,寿命可达几年,到哪里去方便又快捷再也不用自己走路了,简直比现在坐豪华的劳斯莱斯还有派头,是身份的象征。诸葛先生制造了第二辆木马后,打出广告出售这辆木马。岛上的居民人人都想拥有一辆,争先恐后的来找诸葛先生购买。诸葛先生学过经济学,见需求旺盛,于是声明价高者的,这个价自然是拿粮食来换,看谁愿意用最高的粮食数量来换去一辆木马,100公斤、200公斤。。。价格翻跟斗的往上涨,最后,其中一个农民防不时之需的粮食库存量最大,以1000公斤的价格竞得了这辆木马,成了岛上第二个开木马的有马一族。诸葛先生乐开了怀,马上动手做第二辆,又出售换来了近2000公斤粮食,诸葛先生怀着满腔的热情,一口气制售了5辆,当他满怀喜悦的欣赏着自己仓库小山样的粮食时,突然想起,这已经够自己10年吃的了,放在仓库既有鼠害还担心霉变。聪明的他马上意识到这样马不停蹄的连续生产自己不划算,少生产点木马,再雇佣两个农民给自己生产,但自己掌握住其中几乎不费力气的关键技术,自己到处游山玩水走该岂不更好。

于是,他雇佣了几个农民,制造木马的力气活都交给了他们,同时决定减少了自己的产量,除了制造保证自己使用的外,对外一年只销售有限的几辆。被雇佣的几位农民也乐得其所,因为现在一年诸葛先生付给自己的500公斤粮食作为工资,所花费的劳动比自己去生产500公斤粮食付出的劳动要少。现在,其他还没有木马可乘的农民无不想拥有自己一辆梦寐以求的木马,重新又变得勤快起来,起早贪黑的生产粮食,以求来年能够出一个好价购得一辆木马,粮食增产了,可是,诸葛先生的木马却非常有限,于是价格再一次上扬,直逼2000公斤每辆,但诸葛先生这样一来却更没有动力来生产木马了。因为现在卖5辆木马除了支付农民的工资外已够自己吃n多年了。

这样,农民想拥有一辆木马,拼命干活,但生产的粮食相对木马却越来越不值钱,即使有大量的粮食,也不容易售卖出去,因为只有诸葛先生一个买家,但在诸葛先生眼里,粮食简直不是样东西。诸葛先生有剩余的木马生产能力,但是因为对粮食消费有限,没有动力去生产木马。

于是,出现了一个古怪的局面,大部分农民只能够吃饱饭,想通过努力拥有一辆木马基本上不可能,诸葛先生拥有木马生产能力,但是因为农民只能够提供他不稀罕的粮食,自然觉得农民不配拥有木马。

(二)

由于诸葛先生限定一年只生产非常有限的木马数量,雇佣的几个工人也觉得很轻松,在这里打工挣得工资500公斤粮食比自己直接从事种粮要轻松,使得没有能够进入木马工厂的一些年轻人都还挺羡慕。遇见诸葛先生都点头哈腰的,希望自己能够进诸葛先生的木

诸葛先生确实是个聪明人,通过制定厂规厂纪,使几个打工者的生产效率很高,由于产量有限,效率一高,工人们需要工作的时间更少了,诸葛先生,琢磨着要裁减一名工人,于是放出风声说生产的木马只能增加库存,市场不景气,不得已需要裁减一名工人,为公平起见,裁减最不勤快的那一位,几个打工仔一比划,回家种粮和打工相比留在工厂里还是好一点,于是暗暗使劲,不仅工作更加卖力,而且还处处讨好诸葛先生,生怕下岗的就是自己。

不管怎样努力,人终究还是被裁了一名,工作量还是一样的工作量,但工人少了一个,虽然比种地划算,但相比裁员以前每个工人劳动量增加了,心里想要求诸葛先生涨工资,但一想到村里一些一直在哀求诸葛先生进厂的青年农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至此,农民群体虽有粮食剩余生产能力,但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够拥有木马,打工者虽说比种地好点,但要想要拥有一辆木马基本上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诸葛先生有木马生产能力,也时常概叹经济不景气,想多生产点木马,农民们却没有购买力,他们手里只有诸葛先生不屑一顾的粮食。

危机的化解方法之一:

假设出现一个货币发行者,按照现行的价格,向村子农民承诺1000元货币可以交换1000公斤粮食或一辆木马,向诸葛先生承诺1000元可以兑换1辆木马或1000公斤粮食,农民生产的吃不完的粮食全都兑换成货币,诸葛生产的所有过剩生产的木马也兑换成这样的货币,就会使所有愿意以这个价格成交的农民完成自己的交换,农民和诸葛的过剩生产能力都得到释放,但前提是货币发行者库存至少一种产品。

(三)

现在,村里日子过得最爽的是诸葛先生,行则有木马,吃的粮食仓库堆积如山,自己基本上不用任何劳作。农民中每年也总有那么几位特别勤劳的靠多劳动凭高价购得了木马,成了村里出了名的勤劳致富典型,但是,一辆木马只能使用两年,面对木马换粮食越来越高的相对价格,想享受木马,同时也成为别人艳羡的对象,必须付出别人多得多的劳动。几个在木马厂打工的打工仔,日子相对过得比种地轻松,但也还是只能挣个肚儿圆,想拥有一辆体面舒适的木马感觉非常遥远。

粮食和木马生产能力都过剩,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拥有木马的局面就这么持续了多年,日子过得安稳儿平淡,直到后来村南一名叫黄道婆的女子打破了这种平衡。黄道婆生性聪慧,为人善解人意,是家里人和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

那时代,村里人虽说吃的不愁,甚至还有人凭劳动有了诸葛先生的木马可乘,但是穿戴却非常粗糙,都是随便用点树皮或树叶什么的遮住了羞处,既不保暖,系在身上也不是很舒服,但如果不穿,容易受到大家的白眼和瞧不起。

黄道婆凭着细心和聪慧,采集一些山野田间的野棉花,回家捻成成纱,再手工织成布,并且用布裁剪成了穿在身上轻盈、暖和得体的衣服。黄道婆织好几套后,黄道婆一家人一袭新衣出门,村民们是大开眼界,这里摸摸,那里捏捏,感受到了棉衣服特有的、树皮树叶不

可比拟的舒服质感后都伸出了大拇指,啧啧称叹,要是自己也有这么一件就好了,纷纷询问黄道婆卖不卖,用粮食来换,要多少公斤一件。

黄道婆虽然聪慧,但是缺乏诸葛先生的经济意识,加上心地善良,就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大家原料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纺纱织布和裁剪而来的。左邻右舍纷纷马山行动,采集这种漫山遍野的野棉花纺纱织布,遇到什么不会的,黄道婆是手把手的热心帮助,没多久的功夫,村里人家家户户都有了这种妙不可言的衣服穿了。

不只是大家都有了衣服穿了,连村里人拥有木马的人家也多了几家。衣服和木马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是诸葛先生作为村里最殷实的大户,自己当然不会去上山采棉织布,那多麻烦呀,大家不是都想要他的木马吗,行呀,拿衣服来换呀。农民们听说诸葛先生愿意用衣服换木马,都暗自庆幸自己终于有了发财之道,可能实现自己的木马之梦了。勤劳的农民经过一番像蜜蜂一样并且带着喜悦心情的忙碌,纷纷向诸葛先生换车,没想到这么想的人多了,用衣服购买木马的价格又是一路看涨,诸葛先生马上由原先的从无到有直至到穿不完的衣服了。以至于诸葛先生一天一套新衣,比村子里谁都穿的光鲜亮丽。木马的产量增加了一段很短的时间,诸葛先生觉得又卖不出去了。谁叫自己衣服也多的穿不完呢?没有多长时间,因新衣服带来的热闹生活又慢慢地恢复了平静,所发生的变化就是大家都有衣服穿了,同时,由于每家的妇女都由种地改为织布,除了诸葛先生外,都感觉比以前忙碌了些,过去一天只要干小半天活,现在由于妇女们不种地,差不多要每天忙碌大半天才能保证家里的衣食无忧了。

危机的化解办法之二:

新产品的出现,增加人们的消费

黄道婆的家人目睹了诸葛先生香马靓服、逍遥自在的生活,受到了刺激,纷纷指责黄道婆:同样是整出一个新东西,你看人家诸葛先生,要车有车,粮食多的吃不完,衣服多的穿不完,自己还什么都不用作,你这是怎么回事呀你”。黄道婆也不后悔,说大家都有舒服的衣服穿了,有什么不好的,但心里还是觉得不怎么舒服。

是分析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否会带来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其中的诸葛先生以个人利益极大化为目标,导致存在双方生产能力过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明显的存在社会帕累托改进。(降低价格,可以使自己利益不减少的情况下,社会利益增大)。

黄道婆不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结果是大家都享受到了衣服。

(四)

上面说到在黄道婆的大公无私的教授下,大家都能在吃饱了基础上,还有了衣穿。但这时,农民的劳动量大大增加了,不仅要种植粮食,还要花费时间采棉、纺纱、织布等,这时,诸葛先生的木马价格有一定的下降,因为农民中最勤劳的人员同样在解决穿衣的问题上花费了时间,在保证自己穿衣和吃饭后的剩余相对减少,能够支付的东西变少,买木马的价格自然就下降了。由于木马的价格下降,再加上几个打工仔也有了穿衣服的需求,如果诸葛先生的工资不涨,打工仔都想辞工不干了,诸葛先生要增加工资,在售卖价格萎缩的条件下,必须靠增加产量才能即保证自己利润不至于下降。工资的水平使打工仔在满足了自己的穿衣和吃饭标准上,投入的劳动比直接种地和制衣要少一些。

看见工人们可以拿辞职回家种地为威胁,这时,诸葛先生寻思必须把工人的地给拿过来,免得今后少些麻烦。诸葛先生在爽快的给大家涨了工资后,和工人们亲切的聊起了天,感谢大家几年对工厂的贡献,关心地问大家有哪些困难和想法,工人们觉得现在有饭吃、也有衣穿、在这工作也确实比直接去生产这些东西要轻松,,只是想能都还有一辆木马就好了,诸葛先生毫不犹豫答应了大家给工人们解决一辆木马的问题,但说厂的规模要扩大,需要土地,反正大家都在这干活,地也没有什么用处,就当用车和大家换了。大家一想有道理,这可是大家都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这下是什么都有了。几个工人的地这样都归到了诸葛先生的手中。

这样的均衡维持了一段时间后,村里的农民掌握了一种驯养叫猪的动物的技术,猪肉的口感和营养比粮食要好,大家无不喜欢这种食品。于是,大家又开始养殖猪用来提高生活水平。只是,由于猪要消耗一些粮食,同时也要投入一定的劳动,农民中一些生产效率较低的那些人,再怎么勤劳已经不能同时满足粮食吃饱衣服穿暖以及猪肉吃好,更谈不上有木马可乘,只能凭着自己对这几种消费品的偏好来进行取舍和兼顾了。但是一小部分生产效率较高的农民,既能同时满足粮、肉、衣服的需求,同时还有一定的剩余可能用来购买木马。

工人们同样想过着有肉的生活,想找诸葛先生要求涨工资时,诸葛先生说了一大堆困难,并宽容的补充到,万一觉得在这里工作给你们觉得委屈了,可以不在这里干了,我绝不拖大家的后腿。这时,大家才突然想起,回去干什么啊,地没了,大家想过有米有肉有车又有衣穿的日子目的自然没达到。

启示之一: 仅有消费品种类的增多并不能持续增加生产--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生产能力之后只是使大家具有了消费品的选择权,使大家能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最佳消费组合达到自己效用最大。

没有生产力的进步,仅靠消费不能消除私有经济导致的过剩危机.

相对于消费,存在生产能力短缺时。假设这时出现技术进步,比如说出现了拖拉机,如果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诸葛先生拥有生产技术,本来农民拥有拖拉机就会改善生活,但同样,因为诸葛先生的消费有限,农民能够给诸葛提供的产品被诸葛所不齿,而使农民不能得到能够改善生产力的拖拉机,使社会应该发生的进步受到阻碍。即使存在过剩生产力,如果该消费品被垄断生产,本可以被改善的生活不能改善。

(五)

自从有了猪肉和衣服,大家觉得再也离不开这两样东西了,于是农民们几乎要利用全部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生产这几样东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用来满足木马这个奢侈品的生产剩余比原先要少得多了,农民的剩余变少了,诸葛先生的木马价格相应的不得不降低,但越是降低,满足自己消费和工人们的工资就需要更多的出售产品。农民们就是没有搞明白,怎么现在能够付给诸葛先生的东西少了,反倒容易拥有一辆木马了。

诸葛先生也很是着急,心里想,一天只有24小时,农民们种粮,养猪和解决穿衣差不多把可用的时间占用完了,要是哪个再发明出个什么鸡肉、兔肉或是鞋子什么的,农民们岂不是都只给自己忙活去了,要是农民们不愿意舍弃这些东西来换取木马怎么办呢。

诸葛就是诸葛,他一动心思,不久又鼓捣出一个能够自动耕地的家伙,我们就管叫他铁牛吧,有了这家伙,农民们种地最费时费力的耕地活一下可以节约不止一半的时间。农

民们一算账,这东西可值得购买呀,节约的时间够自己养好多头猪,织好多套衣服了,于是有人靠节衣缩食出最高价高价买回来了这铁牛,买铁牛的人算账自己赚了。同时,诸葛先生一头铁牛换来的东西都差不多自己生活一年了,诸葛先生又忙着招聘工人并卖下了他们的土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在又生产了一些铁牛后,农民们生产效率提高了,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来换取诸葛先生的铁牛木马,这一来,诸葛先生又面临着换来的这些东西吃不完用不尽了,但农民们来换自己的铁牛木马始终只有这几样,除了粮食就是肉,或者是衣服,诸葛先生就把价格提的高高的,因为他又没有动力来生产这些东西了,尽管还有很多农民想用农产品找诸葛先生换铁牛。

这下,又该农民们纳闷了,怎么使用了铁牛能生产更多的东西了,反倒买诸葛先生的木马或铁牛越贵反而不容易买到这些东西了呢?

对于没有拥有铁牛的农民来说,为了满足自己的粮、肉、衣,整天都要累死累活,想用这些东西来换铁牛来降低劳动强度,但诸葛先生根本就瞧不起这些东西。

(六)

随着村民物资种类的丰富,要满足对这些东西的消费,大多数人比过去只有粮食时要勤劳多了。但村里也不乏有有好吃懒做者,一个人称“鼓上骚”的时迁就是个典型,这家伙别看身子瘦小,干活不怎么样,可是个翻墙越壁的好手。看见别人有肉有衣,有的甚至还有奢侈品木马,心里动起了歪心思。凭着自己上房下梁的好本领,过上了不劳而获的好生活,受他的影响,村里不仅小偷慢慢多了起来,而且还有了乌龙山剿匪记里面“田大榜”式人物,干起了明火执仗抢劫的勾当。

岛上自从有了这些盗抢勾当,村民们辛辛苦苦劳动生产的东西,经常一夜醒来,被别人洗劫一空,白忙活了一场,要保守住自己的成果,成天都要预防着这些盗贼强盗们,占用了大量的劳动时间,劳动积极性受到打击,自然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家的生活质量大减。诸葛先生也不例外,不仅村民们现在没东西来换自己的铁牛木马了,而且自己还受到了几次梁山君子的关顾,损失不小。

大家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就自发聚集来商量怎样扭转这混乱局面。后来大家达成了共识,推举有勇有谋的秦始皇带领一批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不事农田耕种了,专职来对付这帮昼伏夜出的盗贼和明火执仗的土匪。他们需要的粮、肉、衣生活物资由大伙按份子提供,并取名社会保护费,或美其名曰税收。

果然,这样一来效果不错,这些鸡鸣狗盗之徒被始皇带领的小伙子们打压的再也不敢抬头露面了,始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被大家公推为岛上的头目并给了个“国王”的称号。国王统帅的小伙子现在叫警察。这样自从岛上有了国王和警察,村里又慢慢恢复了过去的繁忙和热闹。只不过现在大家相对生活质量略有下降,因为要额外养活国王和警察,但相对过去受盗抢的不确定性来讲,大家觉得供养警察的日子要安稳的多。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