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言文 > 文言文《晏子使楚》15篇

文言文《晏子使楚》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8W 次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晏子使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晏子使楚》15篇

文言文《晏子使楚》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16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去掉。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齐之习辞者也 (2)王曰,何坐

(3)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4)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14、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 )

A.晏子将使楚/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吾欲辱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师旷侍坐于前 D.故撞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分)

(2)齐人固善盗乎?(2分)

(3)太师谁撞?(2分)

16、【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3、 习:熟练 坐:犯罪 酣:酒喝得很高兴 是: 这

14、C 15、(1)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2)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3)太师撞谁?

16、示例一:我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他在无法澄清“齐人坐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巧用类比进行反驳,片言只语间化被动为主动,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示例二:我欣赏师旷的说话艺术,他先直话曲说,巧妙地将将晋平公说成是“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因势利导,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文言文《晏子使楚》2

晏子使楚

两汉:刘向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张袂成阴 一作:张袂成帷)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时,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文言文《晏子使楚》3

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②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③三百闾,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①[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③[临淄]齐国国都。④[袂]衣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晏子使楚( )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3)傧者更道( )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2、翻译下列句子。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出使(2)做,设置(3)改(4)适宜

2、齐国派遣使臣,根据使臣的不同素质派到不同君主(的国家),贤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

3、机智幽默,善于辞令,勇敢地维护国家权益。

文言文《晏子使楚》4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__;把“橘”比为_________,把“枳”比为_________。

2.“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尴尬

D.忌妒

3.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2.C

3.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

4.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机智灵活。楚王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单枪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意近即可)

5.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6.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7.“略”。

文言文《晏子使楚》5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2分) ………………【 】。

【小题2】.结合选文内容,你从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字读出了哪些信息?(2分)

①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②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3】.面对楚王的诬蔑,晏子“避席”的目的是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有力地反驳了文中楚王所说的哪句话? (2分)

【小题4】.晏子能言善辩,晏子的语言值得品味。文中晏子说“婴闻之”、“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C.(2分)

【小题2】①“视”字:突出楚王对晏子态度的轻蔑、骄横狂妄。(1分)②“笑”字:楚王无法解释被绑着入楚为盗的原因,只能低头认输。表现了他的无奈、尴尬,自我解嘲。(1分)

【小题3】①“避席”的动作,突出晏子对楚王的尊重(显示晏子庄严有礼的态度。1分)②“齐人固善盗乎?”(1分)。(本题2分。)

【小题4】① “婴闻之”,留有余地的说法;“得无、耶”使用了表示猜测、疑问语气的虚词(1分)。反驳时语气委婉。(1分)②晏子既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又不激怒楚王以免损害两国关系。(1分)

文言文《晏子使楚》6

晏子使楚

两汉:刘向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张袂成阴 一作:张袂成帷)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一)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我晏婴是最不贤,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二)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 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 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 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

(三)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注释

(一)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以:因为。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袂:衣袖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贤,这里指没有德才的人。

宜:应该

(二)

将:将要

使:出使

闻:听说

之: 之 这个消息,代“晏子将使楚”这件事。

左右:身边的人

谓……曰:对……说

习辞者: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 习,熟练、善于;辞,辞令;者:......的人。

方:将要

吾:我

欲:想

辱:侮辱

之:代词,代晏子

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何以,即以何。

对:回答

为:这里相当于“于”。

缚:捆绑

而:表顺承

何:什么

坐:犯罪

(三)

赐:赏赐,给予。

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酣,喝得正畅快的时候。

诣:到........去(指到尊长那里去)。

曷:同“何”,什么。

为:相当于“于”,当。

固:本来。

善:擅长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意思古代把席子铺在地上坐,所以座位叫“席”。避,离开。席,座具

闻:听说

之:代下面晏子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生:生长

则:就是。

则为:就变为。为:变为。

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也叫【枸橘】,果实酸苦。

徒:只是,仅仅。

其实:它们的果实。

味:味道

不同:不一样

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所以:……原因

对曰:回答道

得无:莫非。

耶:语气助词,“吗”?

圣人:才德极高的人

熙:同“嬉”,开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

赏析

1、整个故事就是一条成语:自取其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但是多数后人对这个成语的了解来自本篇课文。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不但轻而易举被晏子化解了,最后反被晏子侮辱了。成语的意思是说自己所受到的侮辱难堪,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

2、面对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这样回击楚王:“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晏子的这段话里,衍生出三个成语:一是举袂成云;二是挥汗成雨:挥,甩掉;大家用手洒出去的汗珠就像下雨一样,形容人很多。当然,这一成语后来也形容出汗很多,就不是原先的意义了。三是磨肩接踵:磨,并;磨肩,肩膀靠肩膀;踵,脚跟;接踵,脚尖碰脚跟。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这一成语也写作“摩肩接踵”。)

3、当楚王取笑齐国人偷盗时,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段话中包含了一个成语:南橘北枳。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后人遂用“南橘北枳”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现代汉语中似乎用于贬义稍多些,形容某种事物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异化”或者“变质”。

文言文《晏子使楚》7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熟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

3、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重点)

(一)自主学习

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 。“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2、介绍晏子

3、给加点字注音。

赐( )晏子酒 酒酣( ) 缚者曷( )为者也 吏二缚( ) 一人诣( ) 橘生淮( )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4、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晏子使楚》讲的.是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一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楚,)

活动二:二读,(注意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感受文章简约、优美的节奏)

活动三:三读,分组,分角色读。

活动四:小组合作讨论:晏子使楚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结果怎样?

(三)课堂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四)反思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个性化的语言。(重点)

2、学习晏子热爱祖国的精神,培养维护尊严的品格(难点)

※合作、探究

1、分析晏子和楚王的对话,体会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

2、用一个成语或歇后语来形容失败后的楚王。

3、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4、小组讨论总结:晏子和楚王各是个什么样的人? (组内可以先谈论交流)

晏子是一个:

楚王是一个: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独立思考)

※ 课堂检测

练习册本课习题

※反思:

文言文《晏子使楚》8

阅读文言文,回答11—13题。(11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为:筑 复:又 敛:征收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齐之习辞者也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君不胜欲 既筑台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小题3:甲文中晏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反击楚王,乙文则反映晏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2分)

小题4: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熟练、善于 只、仅仅 经得住 已经

小题2:课内略

做君主的是不能把老百姓的悲哀当做快乐的。

小题3:橘化为枳 关心民生或爱国忧民

小题4: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以国事为重,以民为本的人 意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课内重点字词的解释要严格按照注释来答,而课外字词的解释一是要以课内相关词语为基础,二是要结合所在句子的整体意思来理解。做此类题,关键是平常的'积累,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对重点常用字词的解释和用法要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1时,要注意“非”不要漏译,以及“焉”的用法;翻译句子2时要明确这是一个判断句,同时要注意“以……为……”这一句式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关注每一个词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细读甲文不难概括出故事内容,由文中人物表现也可以推断出人物的特点。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人物的评价。两文均讲了晏子的故事,所以在评价人物时要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分析出人物机智、善辩、以国事为重等特点。

文言文《晏子使楚》9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非常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

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

今方来 方:将要

婴闻之,之:代词:这样的事

何坐 坐:犯罪 6、坐盗 盗:偷窃

译文 :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可以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因此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如今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文言文《晏子使楚》10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③,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⑤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①坐盗( )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 )

③晏子避席对曰( ) ④故直使楚矣( )

小题2:下列选项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晏子使楚使子为使

B.婴闻之齐之临淄三百闾

C.寡人反取病焉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D.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然则何为使子?

小题4:结合甲、乙文段的具体情节,分别评述楚王和晏子的性格特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因某事犯罪,或者犯……罪(2)熙:通“嬉”,戏弄,(3)座位(4)所以

小题2:D

小题3:(1)叶子只是相似,但它们果实的味道是不同的。

(2)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3)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当使臣呢?

小题4:楚王:仗势欺人 晏子:机智善辩。

小题1:试题分析:“坐”根据“坐盗”可知,是“犯……罪”的意思。“熙”是通假字,先写出所通的字,再解释。“席”和“故”都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此句中也是该字的常规用法,即分别为座位和所以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 A中加点的字,前一个是动词,出使,后一个是名词,使者。B中加点的字,前一个是代词,后一个是助词。C中加点的字,前一个是羞辱的意思,后一个是生病的意思。D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均为“在”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其实”“ 善盗”‘ 然则’“何为”等。“其实”是它们的.果实的意思,“善盗”是善于偷盗的意思,‘然则’是个复合词,既然这样。“何为”为什么。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楚王仗着自己是大国,三度羞辱晏子,甲文中羞辱齐人善盗,乙文中先是让晏子从小门(狗洞)进入,再是以晏子身材小羞辱齐国无人。可见其嚣张霸道、无事生非。是仗势欺人的表现。而晏子面对楚王对自己和对齐国的羞辱,运用灵活的头脑,善辩的口才化解了危机,并使得楚王丝毫没占到便宜。

文言文《晏子使楚》11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坐席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吾欲辱之:我想要羞辱他。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习,熟练。辞,言辞。

之,他,代晏子。

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动词即委派。

诣:到??去。

时候。

诣:到(尊长者那里去)。曷:通“何”,什么。

王闻之:之:这个消息,今:现在。代“晏子将使楚”这件方:将要。事。宜:适合。

何以也:即“以何也”,为:相当于“于”,当。

谓左右曰谓??曰:用什么方法呢?以:用。过:经过。

对??说左右:近旁的何坐:犯了什么罪。坐: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人,这里指近侍。

犯罪。

重。避:离开。

古今异义词

其实(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真实情况。

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旁的人。今义:左右表方位,约数。

反取病焉,病,古义:辱。今义:疾病,患病。特殊句式

1.何以也宾语前置:以何也2.何坐宾语前置:坐何通假字:1.曷:同“何”,什么。

2.熙:同“嬉”,开玩笑,嬉笑。 3道:通“导”

齐之习辞者也,习:古义:熟练。今义:学习。

何坐,坐:古义:犯罪,今义:坐下,动词。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今方来,方:古义:将要,今义:方,一种形状。

叶徒相似,徒:古义:只,今义:徒弟,学生。

3.吏二缚一人诣王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

文言文《晏子使楚》12

文言文阅读。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②晏子避席对曰( )

③晏子入见,立有间( )

④逸而知人之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其/实味/不同

2.①捆绑;②座位;③一会儿;④舒服(安逸、安乐、安闲)

3.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②(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4.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意对即可)

5.示例: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

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答案不唯一)

文言文《晏子使楚》13

【教学构想】

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的方式有很多,去博物馆看实物,听解说员讲解,直观而清晰;翻开文献,自主去寻觅,迅速而全面,通过文字还能直接触摸那些智慧的灵魂,可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文字的障碍。许多学生害怕文言文,再好的内容,学生走不进去,也是惘然。

《晏子使楚》是学生接触文言文以来,第一篇较长的文本,文中故事颇具戏剧性,双方不太友善的对话中暗藏诸多机巧:楚王听说晏子是善于辞令之人,想借机刁难他,楚国君臣商议,决定通过诬蔑齐人为盗,进而诬蔑“齐人善盗”。这些贬损与侮辱,表面上是刁难晏子,实则矛头直指齐国。面对楚王君臣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机警应变,巧施辩辞,应付裕如。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类比推理出,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却盗,正是楚地水土、地气即社会环境造成,让楚王“反取病焉”。

晏子这种应变的机智,不惧大国,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历经再长的岁月,依然闪烁着熠熠光采。

我们的学生,处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开放,国与国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对国际时事的关注较之建国以来任何时期的同龄人有了更大的热情和兴趣,此时看机智、爱国、颇具外交能力的晏子,一定能引发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确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那么,我们就以内容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再将他们急于知晓内容的积极心理不着痕迹地转到扫清文字障碍的环节上,最终兴味盎然不费气力地攻下这一篇较长的文言文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弄清文意,积累实词

2、学习晏子临辱不惧,智胜强敌的精神与智慧

教学重难点:1、课文内容的扎实把握。

2、全面了解晕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励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安排:1、自主、合作学习及比较阅读,突破重难点。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外语学校是培养外交家的摇篮,作为外校人,当然应该关注古、今、中、外的外交家的风采,你最喜欢的外交家是谁,能说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吗?(或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

(生答)

(师与生分享时事:最近以106岁高龄去世的`宋美龄曾是风靡美国的中国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娴熟的英文,高雅的气度,善辩机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现征服了美国,征服了罗斯福,使得罗斯福能派“飞虎队”援助中国人民抗日,对日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作用。)

让我们将眼光再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去领略一下齐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晏婴的外交风采(板书课题)。

(导语设计是针对外语学校的学生实际,能激起学生确立美好的梦想,与时事勾连能激起学生对世界的关注,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请大家看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自查、自通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下一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①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②每人口译一遍课文,互相订正。

2、各小组板书出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生答或师答。

提示:该积累的实词如习、辱、坐、诣、徙,师要有意识地提请学生理解记忆。

(这一环节设计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最大限度地由学生自主讨论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四、请一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并趁此时机齐读全文。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此时的读就是一个质量较高的诵读,这既是对以上学习的检验,同时也可进一步夯实课文的理解把握。)

五、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给故事取名叫“晏子智斗楚王”),只有一个要求:尽量忠实于原文。学生评价,修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上学习总检验,之所以设计成讲故事而不是直接说是翻译,是为了弱化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积极心态下翻译全文。)

六、再读全文,处理课后练习一、二再落实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充分利用好设计科学的课后练习,系统深入地理解课文。)

七、拓展比较:

1、其实晏子出使楚国还有两个故事发生了,将这三件事连起来看,我们可以更完整地领略他作为外交家的风采,《语文读本》第七册261面,师范读,生齐读。

请对照注释、看懂原文、再看译文。

2、从这两篇看,面对楚国君臣的一再刁难,晏子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

我们来列个表看看。

师给出对比项,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完成。

明确:

楚王

晏子

刁难目的

应对技巧

设小门迎接戏弄其矮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使楚不入

笑齐无人指晏子不配为使

齐人多巧移话题

使不肖主以退为进

诬齐人为盗指责齐人善盗

引“化橘为枳”指出比喻、类推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反取其辱

不辱使命

(这一设计既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比较中有助于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编写得较好的《读本》资源。)

八、作为现代人,作为有志于做一名报效国家的外交官,我们确实无比敬佩几千年前的这位外交家,请你对这位古人说一句话:

晏子,我要学习你

提示:高尚的爱国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艺、冷静机智的外交风采等等。

(学生在科学的方法及井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最终还是要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每一堂语文课都需关注的,最后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针对外语学校学生的实际通过与古人对话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

【教学后记】:

文言文教学也能用时事激趣:

有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是“我要学”,而初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多持“要我学”的被

动心态,如何将这种消极的心态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心态?老师们都知道需要激趣,用什么方法激趣呢?是老师讲故事,还是营造古文化的气氛?都可以。《晏子使楚》的教学实践证明,学文言文也能与时事相联,从与时事的勾连中激起学习的欲望与趣味。因此这一课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导入非常重要,在你最喜欢的外交家及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件或外交人物问题的导引下,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此时引出两千多年前的晏子,学生就有了“我要了解他”的积极心态了。

虽然这个环节花了将近6分钟时间,事实证明它是非常值得的。后面的诵读以及字词、文句疏通的学习在这种积极心态下就有了顺利进行的良好前提。

合作学习前自主学习的时间一定要充足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形式,要让它落到实处,必须先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真正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合作解决,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一定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此时的老师仅需要给学生方法上轻巧的点拨,以及学生学习后予以适当的总结。

用好《语文读本》让知识技能得到有效拓展

在自主合作学习以及对课后练习进行探究后,学生对晏子在此次外交事件中的表现有了清楚的了解,对他也充满了敬佩之情,此时教师顺势提出晏子使楚的另外两个故事,在全面了解晏子外交风采的心理指引下,学生们兴致极高地来到了《语文读本》里,这样的拓展就有效多了,通过比较、归纳,他们就有了与晏子对话的愿望。虽是相隔两千多年,晏子的精神一样滋养现代的孩子们去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上是同学生们共同学完《晏子使楚》后的三点感想。

文言文《晏子使楚》14

晏子至,楚王踢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因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3.解释加下划线字词。

⑴齐人也,坐盗 坐:

⑵其实味不同 其:

⑶诣王 诣:

⑷得无楚之水土 得无:

14.“王笑曰”中的“笑”是 ;“寡人反取病焉”中的“病”是

15.翻译句子。

(1)缚者曷为者也?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所以然者何?

(4)吏二缚一人诣王。

16.请简析晏子的推理过程。

参考答案

13. ⑴犯 (2)它的 (3)到 (4)难道不是 14.自嘲的笑 没趣,自取其辱 15. ⑴被绑着的是干什么的? (2)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4)两个差役绑着一个人去见楚王。 16.齐人在齐不盗,人楚则善盗,因此是楚地让齐人变得善盗了。

文言文《晏子使楚》15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圣人非所与熙也( ) (2)齐人固善盗乎( )

(3)吾欲辱之,何以也?( ) (4)晏子避席对曰( )

(5)酒酣( ) (6)左右对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4.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

1、(1)同“嬉”,开玩笑;(2)本来;(3)用;(4)离开座位,表示郑重;(5)畅快;(6)回答

2、①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②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3、预先安排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4、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

晏子使楚译文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赏赐给晏子酒喝,喝酒正当畅快尽情的时候,两个士兵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做什么了?’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成为橘子,它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成为枳,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社会风气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