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言文 > 渑池道上文言文翻译

渑池道上文言文翻译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9W 次

《渑池道上》出自于唐代李肇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唐国史补》,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渑池道上文言文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渑池道上文言文翻译

渑池道上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属天寒,冰雪凌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童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注释

1、渑池:地名,在河南省渑池县西。

2、属:适逢,刚巧。

3、向:将近。

4、铃铎:原系在牲口颈下铃,此处代指“牲口”。

5、缣:细绢。

6、结络:捆扎用的绳网。

7、悉:全部。

8、塞:阻塞。

9、凌:升,登。

10、罗:分布,排列。

11、群:众人。

12、噪:喧哗,很多人一起叫嚷。

译文

渑池途中,有一辆满载瓦罐的车子,阻塞在狭窄的路上。刚巧是天寒,人在冰雪上走很滑,进退都不能。天接近傍晚,官吏旅客成群结队,牲口有几千,排挤在装瓦瓮车子的`后面,一点办法也没有。有一个路客人叫刘颇,举着鞭子来到前面,问道:“车里的瓦瓮值多少钱?”回答说:“值七八千。”刘颇就打开袋子,拿出细绢,立即偿还给他。叫仆人上车,割断那些绑瓮的绳子,把瓮全部推到山崖下。一会儿,车轻了能够前进,众人叫嚷着向前走去。

《唐国史补》简介

《唐国史补》又称《国史补》,为中唐人李肇所撰,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仅《太平广记》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共三卷,凡三百零八条事,卷首有目录,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前二卷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卷下则杂记了各类典故制度。此书上承刘餗所著《国朝传记》,并与之体例相同,卷数相当,但内容较为客观,少了许多怪异。今传刻本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津逮秘书》等诸本。

《唐国史补》系续刘餗《传记》(实即《隋唐嘉话》)而作,全书共记三百零八条事,卷首有目录,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记载了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等。前二卷记事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卷下则杂记各类典故制度。所记大致有:

①各地产物,如酒、茶、纸的名品和产地。②流行的游戏,如长行、双陆、弹棋、围棋、博戏等。③科举制度方面的典故、轶闻,多集中在卷下,均收入《唐摭言》中。④官吏、名人的轶闻,如韩愈登华山、李白脱靴等等,这一类所占比例最大。⑤工商业情况,如长安药商宋清、扬州王四舅、俞大娘航船以及安南、广州的外国船等。⑥社会风俗,如京城尚牡丹,一本有直数万者,流俗重碑志,以重价求文,以及达官争娶士族女等。⑦唐代官场中的一些制度和习俗,如宰相沙堤、火城、堂案、堂帖等,还有官场中的称谓,使职的设立及名目。此书对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仅《太平广记》一书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

《新唐书》、《崇文总目》、《通志》、《宋史》等书皆记为三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等书则记为二卷。传世单刻本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丛书本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得月簃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一卷节本有《唐宋丛书》、《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等。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学津讨原》本标点排印,收入中国文学参考小丛书。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用古典文学出版社本重印。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