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歌 > 《碛中作》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赏析

《碛中作》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赏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7W 次

《碛中作》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赏析

《碛中作》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赏析

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顶桂冠的话,那么边塞诗就是这顶桂冠上最夺目的一颗宝石<补之一>。通过学习这门课,我对以前并没有太多概念的边塞诗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非常喜欢。岑参是边塞诗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也是我们湖北江陵的文化名人。我选取了岑参的两首边塞诗结合诗人本人的一些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简单评析一下。虽然由于篇幅原因,只选取了两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能明显感觉到从这些诗中对诗人和边塞诗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先来说一下岑参的生平,我觉得这对理解一个诗人的作品风格是有帮助的。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湖北荆州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至幼从兄受书,读遍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但是没有成功,所以就各地游历。三十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任参军。其后,两次出塞,前后两次在边塞共6年。晚年辞官后,客死在旅舍中。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首句写诗人一行人正骑着马奔驰在渺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中,一路向西,途中都不曾做过多的停留,仿佛已经快走到天的尽头了,但是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这其中可以看出路途的遥远,旅途的艰辛,似乎隐隐看出诗人对遥远的未知的前途的那么一点点担忧,但更多的是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在奔赴他的梦想所在地的那样一种豪情壮志。作者此时已经三十多岁,虽然到了而立之年,但是还没有建立他自己渴望的业绩。内心对建功立业可以说是非常的渴求。次句,这时候天空可能已经升起了一轮明月,诗人看到明月,想到自己已经离家将近两个月了。这句话照应了首句诗文中的路途遥远,同时我们也看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虽然诗人此时身在戈壁,可能有那么一会儿,在他仰望明月的时候,他想到了家中的父母和妻儿。虽然为了建立功业而奔走在外,但是家乡仍然无时无刻不在自己的心中。这一句也使作者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富。第三句:今夜不知何处宿。我们从上一句中分明看出了诗人内心的那么一片柔软的地方,我们还意犹未尽,诗人却戛然而止。诗人笔锋一转,说到了眼前面对的现实问题,今晚还不知道在哪里安歇呢。虽然这可能真是诗人正在思考的问题,但我不禁猜想诗人似乎是有意让自己思考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来让自己忘掉对家的思念,来摆脱家乡对自己内心的羁绊。末句:平沙万里绝人烟。诗人的笔又回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是写景,但写的相当有深意。我们从前面的三句中可以看到诗人很多不同层次的情感,几乎是每一句展现给我们的都不一样,甚至是一句诗也蕴含了几种不同的感情。在这最后一句中,当我们随着诗人指的方向将目光再一次投向戈壁的时候,我们似乎也看见了作者的所有的感情都慢慢地弥散在沙漠中了。作者将他的感情都投射到了沙中。突然体会到这个似乎就是传说中的融情于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前两句写了塞外八月飞雪的奇异景象,北风风力强劲,把白草都吹折了。标题中说到了雪,所以我们从一开始知道这一定是个雪天,但诗人文中并没有一开场就写雪,而是先写北风,其实这样一来虽然雪还没有正式出场,但其实我们眼前已经看到了北风中,大雪漫天飞舞的景象,有点《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那种意思。这两句对寒冷天气的描述,一方面我们被这种塞外的神奇的景观所吸引,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种天寒地冻,风吹在身上一定像刀割一样,可以看出塞外出征的战士们条件的艰苦。第二句,诗人非常出人意料的用春天的梨花来做比喻。这一句也是写雪的千古名句了。春风,梨花都会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这句是美景更是奇景。现在在中原本来才到秋季,然而在塞外却下起了冬天才会有的雪,而作者又由此想到了春天的梨花。诗人同时将三个季节这么好的融合在一起来写,实在叫人不得不称奇。下一句: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诗人将目光移到帐篷内,飞雪沾湿了罗幕,将军们穿着狐裘大衣竟然仍然不觉得温暖,本应该温暖的锦衾在这儿也觉得太薄了。这句主要是写帐篷内将军们的生活,由此我们不禁想到将军们有这么好的防寒物资了,尚且觉得寒冷,那样战士们这个时候岂不是觉得更加严寒。然后紧接着下一句诗人便将视线移到了帐篷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将士们的弓箭因为天气太寒冷,而冻的拉不开了,铁衣也因为彻骨的寒冷,而无法穿上身。这句话除了继续上文描写天气严寒外,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另外一种感觉。奇寒。在诗人眼中这些都是生活在家乡的时候无法遇到的情况,或者可以换个次,这些都是在家乡无法见识到的奇景,对诗人来说,虽然艰苦,确实一种不可多得的绝好的体验和经历。下一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完上面那些细节的东西,诗人又将目光投向了辽阔的雪原,沙漠冰封,愁云惨淡。我们回到标题看一下,这个是送别诗,友人要在这样一个天气离开,这样的天气让作者不免有点为即将离别的友人发愁。下一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诗人将场景再一次设置在温暖的室内,将军设宴饯别,席间丝竹管弦一起来助兴,这些乐器都是西域边塞特有的。一来是为了饮酒助兴,二来也是因为这些已经渐渐熟悉的.管乐之声回到中原以后可能就难得再听见了。短期内,也不会再和面前的人一起畅饮了。下一句,诗人再次将视角转向室外: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闭上眼睛想象这个场景,我看到的除了辕门外纷飞的雪和被冻结的无法在风中招展的红旗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笔直站立的坚守着在户外岗位上的值勤的士兵。诗人前面描写的天气越是寒冷,此时我们看到的士兵的形象仿佛越坚定。天气十分严寒,条件非常艰苦,但士兵们仍然不畏严寒,尽职尽责。我们不仅能看出士兵们的严于律己,军队的管理严格,军队的强大,更可以看出军队背后盛唐的那样一种气势。最后几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到了分别的时间了,诗人一行人一直将武判官送到轮台东门外,且行且叮嘱。朋友离去的路上大雪纷纷,皑皑白雪几乎是把道路封住了一样。并且戈壁上的沙丘高低起伏,朋友一路上沿着曲折的道路拐了几个弯,诗人就再也看不见朋友的身影了。只能隐隐约约看见载着朋友远去的马留下的马蹄印。在这样的大雪天,马蹄印不消一会儿也会再次被大雪覆盖。诗人面对眼前的马蹄印,一定在心里祝福希望朋友这一路顺风,而且诗人的思绪一定也不可遏止的随着朋友回到了家乡,诗人一定会想像,要是今天是回去的是我,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家中的父母和妻儿一定在翘首盼望,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呢。还有那些士兵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呢?一个空字其实也是诗人此刻内心的感受。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这两首诗。这两首诗中都有对边塞恶劣环境的描写,尤其是后者。但是我们并不会从中感受到太多的悲凉,反而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渴望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并且建功立业的那样一种豪情。这两首诗中我们都能看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前者中的思乡之情诗人透露出了那么一点后立刻收回,然后在末句中悄无声息的释放出来。后一句诗人几乎是到了最后和友人分别的时候有那么点让自己的思乡之情泛滥的意思。这样看觉得很有意思。从诗人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非常乐观的心态,尤其是后者中的一些恶劣环境的描写,虽然条件真的是很艰苦,但是诗人却并不觉得有多苦,而是把这个当成一种神奇的体验来写,写其奇。这样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我想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除了诗词外,我们应该从诗人身上学习的。蔓莩版权所有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