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歌 > 浅谈诗歌中情感隐喻的认知语用解释与翻译论文

浅谈诗歌中情感隐喻的认知语用解释与翻译论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W 次

1 概述

浅谈诗歌中情感隐喻的认知语用解释与翻译论文

从20世纪20年代学者们开始对隐喻进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认知学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影响着人的思维与行为的认知方式,隐喻“处于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的中心部分,负责意义的产出、传送和加工”(Fauconnier1997:1) University Press.大量的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都以不同的方式,支持了这种说法,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Lakoff & Johnson,他们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3-4)中提到,我们生活中充满隐喻,隐喻是思维和推理的基础工具,人的概念体系和深层次思维架构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无处不在,诗歌本身就具有隐喻性,尤其情感隐喻在诗歌中的表述十分丰富,因此情感隐喻的翻译直接影响到所译诗歌的表现力。该文主要以认知语用学为理论框架,利用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研究诗歌中的情感隐喻的翻译,并提出可以达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间最佳关联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2 诗歌中的情感隐喻

隐喻存在于多种文学表达方式中,谜语、俗语、谚语、民谣,小说,尤其是诗歌中。C. Lewis认为, 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G. Bachelard提出, 诗人的大脑完全是一套隐喻的句法;E. Fenellosa也强调, 隐喻是自然的揭示者,是诗歌的实质;(以上全部引自Rogers, 1973: 6)由此可见诗歌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隐喻的特性。诗歌又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中常常是蕴藉悠远,含而不露的,即言在此而义在彼,隐喻自然而然成为了诗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语言媒介,诗人的喜悦与欢快、伤感与忧愁、恬淡与闲适、以及洒脱与坚守,都通过情感隐喻表现在字里行间之中,因此我们可以说情感隐喻在诗歌中无处不在,诗人隐喻性的推理与思维方式决定了在诗歌中情感表达也必定具有隐喻的特性。

诗歌中的情感隐喻是从情感概念域到其它概念域的结构映射,这种概念映射具有不可逆的顺序性,主要是通过隐喻用我们熟悉的、具体的经验和体验来表现模糊的、抽象的情感知识领域,例如:She is boiling with anger. 愤怒与开水之间的概念映射,愤怒是抽象的情感概念,开水则是为人的经验所熟悉又可感知的具体事物,但是如果反过来 Boiling water is anger. 却是错误的表达方式。此外,心灵的精神形式是情感而情感产生感觉,情感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人体的物理表现,因此情感隐喻是从由情感而生的感觉与感受到人体的体验与经验;情感隐喻的作用主要是定义了世界和我们经验之间主题性的关系。比如:看恐怖片时,如果你感到害怕,全身就会起鸡皮疙瘩,所以当听到“I get goose bumps”,首先会联想到的情感就有可能是恐惧或害怕。基于诗歌情感隐喻的概念映射与情感体验两个特性,以诗歌中“爱”表达方式为例,Without you by myside,/ I'm just a flame without the heat. (Elle Kimberly Schmick) 诗中情感隐喻的两个概念域分别是爱与火焰,火焰的热度则是人身体产生的情感体验,你对我的爱就像热度对于火焰一样不可或缺,没有你在我身边;我只是一束没有热量的火焰。

3 认知语用翻译理论

Sperber&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1986/1995),尝试性的探讨了认知科学理论在语用学方向的应用,从认知角度对言语交际进行研究,提出了关联理论( Relevance Theory),开创了语用学研究的认知新方向,在西方被称为“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动态的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交际双方通过认知语境的互明,最终达到最佳关联。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为使听话人能花费最小努力达到最佳关联,说话人必须通过明示交际意图以达到双方交际语境的互明;而听话人在话语理解中则需要通过认知推理去取得最佳的语境效果,以达到理解说话人交际意图的目的。由此可见,关联理论可以很有效地阐释隐喻性话语,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求文化最大关联的过程。

关联理论是一个跨学科的独创性理论,它重新审视了语用因素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及其在明示与推理过程中与认知心理学的诸多联系,可以用于探讨与认知和交际相关的诸多学科。翻译实质上也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行为,与关联理论有一定兼容性,翻译的过程可以看作双向的言语交际,因此关联理论对翻译同样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许多学者都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翻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Gutt(1991) 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他强调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把翻译看成不断依据语境进行动态推理以达到认知互明的交际行为,并指出最佳关联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即翻译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原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是否能达到最佳关联,换句话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从原作者的明示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佳关联性,再通过双方认知语境的互明把认知效果传递给读者,也就是译者让读者花费最小的努力就能理解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从而实现翻译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的目的。认知语用翻译观认为,诗歌中情感隐喻的翻译就是在情感互通的基础上,以关联理论为指导,通过译者的推理,实现原作者与读者之间认知语境中文化内涵的关联,达到两者喻体的共知性,实现原作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减轻读者阅读译文时所付出的努力。

  4 诗歌中情感隐喻的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跨文化交际过程,译者的责任就是努力做到把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望相一致,并忠实地体现原作者的意图,译者翻译的译文与原作者所要实现的原文语义的最大关联性就是翻译目的的实现,只有这样读者才会达到与原作者的认知语境的共享,从而花费最小的努力了解原作者的交际意图。然而,尽管情感具有相通性,但由于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诗歌中的情感翻译要实现原文与译文的语境假设完全一致是非常困难的,比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宋词,鹊桥仙,秦观)其中金风玉露和鹊桥的隐喻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很难准确的用英语传递。而“关联翻译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寻求原文与译文的文化意象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紧密关联,趋向吻合。(刘法公,1997:106)”翻译过程中应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关联性,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诗歌中情感隐喻的可译与不可译问题,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或者意译的方法,直译可以保持隐喻文化特征,但必须在喻体具有文化相通的前提条件下,接通两种语言中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由于英汉文化差异较大,中英诗歌中情感隐喻直译的情况较少,一般意译则通过转换喻体、补出寓意、增加释义等方法意译,根据目的语的认知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通过实现喻体文化翻译的对等。意译虽然有时会有损审美原则,从认知语用翻译观来看,达到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才是情感隐喻翻译的最终目的。

例如: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乐府,李白,长干行)

1、At fifteen I stopped frowning. I wanted to be with you, as dust with its ashes. I often thought you were the faithful man who clung to the bridge-post, /That I should never be obliged to ascendto the Looking-for-Husband Ledge. 洛威尔(Lowell)译

2、At fifteen I stopped scowling,/ I desired my dust to be min?gled with yours./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 Why should I climb the lookout? 庞德(Pound)译

3、At fifteen my brows started to ease,/And fell for you till death do us part;/You vowed to keep your promises to me,/So why would I find myself on the lookout for your homecoming? 曾培慈译

《长干行》描写了商妇对在外经商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感隐喻包括:展眉、抱信柱和望夫台,其中“展眉”属于中西文化相通的内容,翻译时译者可以通过双方共享的认知语境花费较少的努力向读者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从而实现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关联。从译文来看洛威尔、庞德和曾培慈都采用了对文化喻体直译的方法,保留了隐喻表达,只是在选词时有所不同,传递原文意图。而对“抱信柱”和“望夫台”的翻译就比较复杂,因为二者都是古代的传说。“抱柱”是说一位名叫尾生的男子,与他的爱人约定在桥下见面;尾生先到,忽然河水暴涨,他不肯失信,便紧抱桥柱,结果淹死。关于望夫台、望夫山、望夫石的传说很多,都是说妻子如何望眼欲穿地盼着丈夫的归来。两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象尾生那样忠诚地爱着她,而她又哪里会登上望夫台,去尝受离别的痛苦呢?对“抱信柱”“望夫台”的翻译,洛威尔采用了直译加释义,既保留了隐喻意象又传递了原文的交际意图; 庞德使用三个“forever”强调感情的永恒不变,对二者进行意译,弥补了文化喻体的缺失;曾培慈采取了补出喻意的译法,增加了对诗歌中蕴含的文化意象的解译。

由此可见,关联理论在诗歌中情感隐喻的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翻译与中西文化和语境关联密切的情感诗句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译者就是通过推理原作者诗歌中隐喻所蕴含的交际意图,努力使隐喻的翻译能够在读者的认知语境中达到原文的语境效果,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原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隐喻意象关联。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