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歌 > 比喻的运用诗歌写作基本手法略谈散文

比喻的运用诗歌写作基本手法略谈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9W 次

比喻的运用诗歌写作基本手法略谈散文

比喻的运用诗歌写作基本手法略谈散文

诗歌的写作,不是将文字裁成一行行就算是诗了。诗歌的写作,也不是将纯个人的情感和经验切碎、搓成文字后就变成诗了。诗歌的写作,更不是堆砌梦呓,灌注呻吟,玩水果拼盘一样弄成诗的。然时下的网络诗歌,几乎就成为了大锅饭和全民卡拉OK,然后又成为个人意识的渲泄物了。没有人愿意去操练基本的写作手法,没有谁愿意去了解多一些诗歌的艺术手法。这些常识性的东西,这些诗歌写作最基础性的要素,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掌握;就像还未弄清楚如何烧火与下油盐,大家就一哄而上操起锅铲就炒开了,你当厨师我也当厨师,大家都是大厨师!想想真是讽刺。若李杜二老还魂,见此盛况,恐怕嘴巴也只能张大成一个O型而合不上。

我无意大声奔走呼号,我只是一个诗歌的爱好者,我其实也是网络上的一个“炒家”,我“炒”的“菜”估计也没有多少味道。但我想以自己多年写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基本功,或许能给有意探讨写诗的朋友们一点点的启发。我希望自己能把这些体会写成一个系列,但谁又能知道是否写得完呢?或许明天,俺不“炒菜”了,又改行去“卖菜”了。

比喻,在诗歌写作中可以说是运用得最多的一个手法了。最早可上溯到《诗经》,比如《魏风》中的《硕鼠》一诗,就是运用比喻手法,将肥大的老鼠比作贪婪的官吏,在这首诗里,老鼠是本体,官吏是喻体。关于比喻的定义,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的说: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郑玄《周礼·春官注》)。有的说:因物喻志,比也(钟嵘《诗品序》)。朱熹的《诗集传》则解释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果我们不拘于旧日经学家们牵附政教的说法,只从比喻最简单最基本的意义来解释,则比较统一的的意见是:把欲描写之事物借比为另一事物来加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写诗,能不能运用好比喻与其它修辞的手法,就能从中看出他写诗基本功的好与坏。

对于比喻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我们首先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即类也),以力求贴切;然后要求新(即奇也);最后要喻外有意(即志也)。哪么怎样才是类呢?这就要寻找事物的相似点,我们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发现很多事物之间相似的类出来:比如沙和雪,花朵和美人,流水和时光……这些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越接近,用之比喻就越贴切。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本体和喻体时要精加筛选,挖掘不同事物之间最相似一面的特征出来。事物之间相似的特征有时不是只有一点的,会有好多个类似点,比如沙和雪,从颜色上看,它们有白这个类似特征;从感觉上看,它们都给人柔和的感受;在运用两个事物进行比喻时,我们要根据自已诗的表达要求,来加以强调它们之间最相似的一面。如描述一女子沉睡的姿势,我们会选择用沙丘而不用雪,同一女子,如描述她的轻盈的姿态我们会用雪花而不用沙子,这就是根据表达的要求来选择喻体。在沙与雪的相似点之外,它们还有完全不同的另一些特征,如沙的沉重与雪的轻盈,用沙丘描述一女子沉睡的姿势,用雪当然也可以,但为什么用沙丘比较好呢?因为沙还会给人以实与重的感觉,而雪却相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沙丘做喻体会更贴切。

另,本体和喻体,可以是事与物,物与物,物与事,事与事之间相比;其特征可以是颜色,感觉,形状,本质意义,味觉,嗅觉等之间的联想。如“大漠沙如雪”,是把月光下白的沙(视觉)比喻成雪(雪自然已是白的了),这是以物喻物;又如“美人如玉剑如虹”,玉的润泽空透(视觉),滑与凉(感觉),洁净(本质)不是与美人的内涵很相似吗?挥剑时的弧度与剑主的胸襟,气势与虹的横跨迹象不是很吻合吗?再如前面的《硕鼠》一诗,将肥大的老鼠比作贪婪的官吏,就更是贴切得妙。

我们写现代诗,运用比喻时除了贴切,还要求新。新是指出新,创新,新颖,新奇。还是以前面的老鼠比作坏官来说,《诗经》之后,有过多少诗或文章这样比喻过了?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恐怕不少吧!那你现在再用这个来比喻就没意思了,吸引不了读者了,人家都用滥了你还拾起来做什么呢?就好像现在网络上的诗歌,大家都用太阳啊月光啊雪啊花啊什么的,读来没一点新意,会给读者留下印象吗?我想不会,不但不会,还让懂诗的人看着木然,就好像吃饭吃了几十年,你若问我对所吃的饭有什么感觉,恐怕我会一时茫茫然。朋友们,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吧!寻找别人没想到的东西,不要人云亦云,哪只能使你越写越可笑。不妨看一下这一节诗:

我的身体地形复杂,幽深、起起伏伏

是一块小而丰腴的版图

总是等着被占领、沦为殖民地

它的国界线是我的衣裳

首都是心脏

欲望终止于一条裂谷:

——节选自路也的《身体版图》

诗人描述自己的身体没像人们常见的哪样说像……似……如……而是说:是一块小而丰腴的版图/它的国界线是我的衣裳/首都是心脏。虽然这诗有一点暧昧,但它新颖而大胆,甚至,几乎,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嘿嘿!够吓人的哟!哪么再看一下著名诗人洛夫先生的诗句

战争有一张好看的面孔

左颊一面旗

右颊一块碑

——节选自《事件》

新而贴切的比喻,总是能带给我们新的审美体验与刺激性的愉悦,这是诗歌手法合理运用的魅力之一,它使我们的诗歌发出亮点,至少,它不会让诗歌流于淡而无味。有贴切的比喻就有不贴切的,不贴切的比喻会使读者不知所云,甚至感到生硬,如:

缓缓的春风吹起来了

好象炸开了一把火

花烧着了

我的心也燃着了

——选自网络诗歌

春风用火来作喻体不是不可能,但就算要用,也许微微的烛火就够了;并且一下子从“缓缓的”就“炸开了”,也太勉强了一点。诗中或许是要表达花之怒放与人在春天里的激情,但在春暧花开的时候,温一点是不是比火一把要好呢?我们进行诗歌创新时,要新奇使人回味而不是使人惊奇而不解。

最后说一下一个好的比喻手法的运用,除了贴切自然与新颖之外,还要注意到它要表达的意,我把它理解为诗的情意,任何手法的运用,最终是要服务于全诗的题旨的,这样才能使其不仅仅只是个比喻。如上洛夫先生的《事件》一诗,战争竟然是一张面孔,这比喻够新奇的了,更新的还是:左颊右颊各不相同。旗与碑所指向的暗示意味无穷,使人对战争沉思不已,这就与他反映越战的题旨完全吻合,这个比喻没有任何的不适。而一些网络上的诗歌,也有很多惊人的比喻的,摘抄几句如下:

1、我的黑夜是一座树林

就好象左手是火焰山,右手是冷却塔

2、金属是那日光毒辣的刺

轧入我的心脏

3……

这些比喻很新,也很难解,或许是我个人水平所限,读不明白。写到这忽然就有点倦了,好与坏不谈也罢。我写这些有什么用处呢,没有谁会看,看了恐怕也收获不了什么,况且写成这不伦不类的样子,也可能会让人发笑。就此算了吧!

写诗的朋友们,你若读了有点失望或恼怒,就原谅我的浅陋吧,看在我写通宵的份上。再见!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