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 > 秋天的古诗《酬刘柴桑》

秋天的古诗《酬刘柴桑》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96K 次

  《酬刘柴桑》

秋天的古诗《酬刘柴桑》

作者: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南朝宋建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等。

  「注释」

榈庭:榈巷庭院。

「译文」

居住在偏僻之地少有人来往,时常忘记周而复始的四季运行。当门庭前飘落了许多的树叶时,方才慨然叹息,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新设的葵菜在被抢下蓬勃生长,南田地里的株穗颤悠饱满。如今我若若不及时寻找快乐,明年此时谁知我还在世上不?叫老婆快带上子侄晚辈,把握好今天的好时光,咱们登高远游去吧!

  「诗句赏析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诗之所以耐读,就是因为其朴实的语言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神韵或风骨——“恬淡虚静”。

这首诗尽管只有短小的十句,却包容了渊明一生的思想,终生的追求。他隐居之地偏僻少人,置身于大自然,和自然界同呼吸,“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己秋。”落叶这一自然现象提醒他四季的运转。他不为外界物质所左右,始终保持着恬淡的心态,享受着宁静的生活。即使生命有限,只求把握住今天,带着家人登高远游,寻求生活的快乐,其他则非所求了。因此,读渊明诗歌,总会被其中散发出的悠然神韵所陶醉。

  「赏析」

说到陶渊明,常常联想到梵高。陶渊明与梵高,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相似之处。一是对大自然与田园农耕生活的钟情;二是超常的艺术表现能力;三是率真质朴的艺术风格;四是对酒的嗜好;五是生时落寞、死后荣显的人生境遇。当然,作为艺术家,他们之间的一个最大共同点就是,他们善于用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美化人生苦难。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一片麦田中,面对着灿烂的阳光,对着自己扣动了扳机……那一枪,没有把梵高打死。他苦熬了两天,但他未喊叫一声。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苦难永不会终结。

陶渊明先生的晚年,生活贫困,病饿交加。老友颜延之赴任时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但是与梵高不同,在陶渊明的笔下,却将这种困顿不堪的生活描绘得情趣盎然,所谓生花妙笔,用来比喻陶渊明的文学技巧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在这首《酬刘柴桑》诗中,只是寥寥几笔,便将落满黄叶的庭院、郁郁葱葱的菜园、谷穗饱满的稻田描摹得生机一片,跃然纸上。尤其是“郁北牖”、“养南畴”二句的汉字搭配,令人不禁击节称好。在诗人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然而,这种美好的意境往往只是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酒精的作用下,催生出的幻境。就像在大雪天冻得瑟瑟发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火焰熄了,温暖和幸福的景象也就消失了。对于陶渊明来说,有酒有诗,这种幻境便可存在,无酒无诗时,这幻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据颜延之记载,424年时,江州刺史檀道济造访陶渊明,这段时间陶渊明无钱饮酒,病饿在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渊明的回答仍是风骨清高:“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临走时给陶渊明馈赠了一些美味佳肴,却被他挥而去之。其刚硬执著至此,令人不禁唏嘘。

我辈凡夫,因心性中的三毒炽盛,方感得此业报之身,众苦煎迫,已是必然的结局。大悲世尊哀悯我等在三界流浪的众生,示现八相成道,开演无上妙法,就是要唤醒我们这些在幻境中迷离沉沦的众生;初转法轮,宣说四圣谛,就是要我们知苦,对三界生起厌离心。可惜许许多多的众生,都像陶渊明一样,虽有缘遭遇佛法,却无善根信受,“攒眉而去”(《莲社高贤传》记载,“时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忽攒眉而去。”),与解脱大法擦肩而过,耽著于六尘境界,枉生枉死,现生困苦潦倒,来世怕也是前路迷茫。

从陶渊明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淡泊名利、旷达放逸的思想境界,颇具出世情怀,这也是远公、刘程之等莲社高贤对其高看一眼的主要原因。而陶渊明之所以未能走上佛法修习、解脱六道轮回之苦的关键之处是其在本体论的哲学思想上与佛法有矛盾,也就是说,在哲学层面,他是不接受远公力倡的“神不灭论”、“因果报应说”的。正如在这首诗中,他对刘程之的直言:“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是在这种断灭论思想的指导下,面对人生的苦难,陶渊明才在诗酒的麻醉中寻求逃避。也正是这种得过且过、及时行乐的思想营造了陶渊明的独特人格和文风,为后世众多困于现世之苦,不思解脱之途的人提供了一道精美的麻醉物。此乃后人之幸还是后人之不幸呢?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