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籍 > 《长信秋词五首》原文

《长信秋词五首》原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9W 次

  《长信秋词五首》作品介绍

《长信秋词五首》原文

《长信秋词五首》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又题做《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长信怨”由此而来。

  《长信秋词五首》原文

作者:唐·王昌龄

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⑴,珠帘不卷夜来霜⑵。

熏笼玉枕无颜色⑶,卧听南宫清漏长⑷。

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⑸,且将团扇共徘徊⑹。

玉颜不及寒鸦色⑺,犹带昭阳日影来⑻。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⑼,分明复道奉恩时⑽。

其五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长信秋词五首》注释

⑴金井:指井栏边装饰有浮雕花纹的水井。

⑵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⑶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一作“金炉”。玉枕:即枕头。

⑷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⑸奉:同捧。平明:指天亮。金殿:一作“秋殿”。

⑹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暂:一作“共”。

⑺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寒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

⑻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⑼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

⑽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

  《长信秋词五首》创作背景

由于王昌龄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他的作品大都无法编年,因而,这《长信秋词五首》写于何时亦难以确知。根据新旧唐书本传及有关论著的推考,大致可知他的生年在公元六九〇至六九八年之间,卒年在七五七年前后,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三十多岁始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曾两次被贬,这组诗五首当写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第二次被贬之前。

  赏析

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第一首诗,运用含蓄深婉的笔触,以景托情,写班婕妤失宠后,在凄凉寂寞的长信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全诗前三句描摹了一个梧桐秋叶、珠帘不卷、夜来霜重的萧瑟寂冷的外在氛围,由外而内,暗淡的熏笼,陈旧的玉枕和一个彻夜难眠的孤人,不刻意写悲而悲情自现。

读完全诗,一个心境清冷,愁怨难眠的深宫闺怨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不由得被主人公深深的哀怨之情打动。含蓄蕴藉,哀婉缠绵的诗风给全诗蒙上了一层悲惋的情调。

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夜深霜重,木石敲击秋砧的声音响彻寒夜。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深夜,深宫中那个失宠的女子依旧牵挂着君主是否添了衣裳,昏暗的银灯下,独自裁剪缝补,明知道君主不会眷顾,却还是在内心深处怀着深切的期盼。

这首诗以心理上的深刻描写见长,抒情直接,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

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⑸,且将团扇共徘徊⑹。

玉颜不及寒鸦色⑺,犹带昭阳日影来⑻。

古乐府歌辞中《怨歌行》据说是班婕妤所做:“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以秋扇见捐抒发自己背弃的哀怨之情。

天色方晓,金殿刚开,即拿着扫帚打扫,《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失宠长信宫,作赋自伤,中云:“共洒扫于帷幄兮,永仲死以为期。”

诗的后两句仍承用班婕妤的故事。“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昭阳,即赵飞燕姊妹所居的宫殿。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从昭阳殿上飞过,它们身上带有昭阳日影显得羽毛润泽,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美貌因失宠而憔悴,甚至不如寒鸦润泽可人。

全诗想象奇特,情景切合,含蓄蕴藉哀婉缠绵中,把深宫中失宠女子的哀怨之情描摹的淋漓尽致。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⑼,分明复道奉恩时⑽

诗中第一句“真成薄命”,是一句看似突兀,实则意蕴丰富的心理刻画。把失宠宫嫔那种自叹自己命薄的难以置信和不得不承认的无奈和盘托出。无眠的暗夜,失宠的宫嫔久久寻思,终于还是伴着一句“真成薄命”的沉重叹息入梦。

梦中似乎又回到了自己得宠的时候,和乐奕奕,君主还是像以前一般宠着自己。自己从梦中醒来,嘴角还挂着梦里的微笑,然而,梦终究是梦,醒来后依旧是一个人深殿。就在自己惆怅难过时,分明看见西宫彻夜长明的灯火,仿佛回到了当初承受君宠的日子,不也是日日旌歌,宵宵达旦吗?

此刻,一切变得那样遥远,华美的西宫换了新主,君主身侧换了娇人,失宠者在寂寞凄凉的夜对往事的历历回忆和无限追恋,蕴含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深刻哀伤和对现境凄凉的无限感慨。

全诗采用对比,层层反衬,把把失宠宫嫔在目睹西宫夜饮的灯光火影时内心的复杂感情表现得细腻深刻,称得上“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其五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本诗通过长信宫和昭阳宫两处的对比,形象地刻画了失宠妃嫔与得宠妃嫔的天壤之别。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泛指失宠嫔妃。

失宠嫔妃住的长信宫寒月当空,宫闱清冷,杂草丛生,而得宠妃嫔的昭阳殿,却是红帐高挂,说不尽的软语温存。

鲜明的对比,不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失宠嫔妃的境遇,心境跃然纸上,让人不得不为之同情。

  《长信秋词五首》名家点评

《唐三体诗评》:“‘平明’二字中便含‘日影’,‘秋’字起‘团扇’,‘寒鸦’关合‘平明’,‘寒’字仍有‘秋’意。诗律之细如是。”

《岘佣说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羡寒鸦羡得妙;‘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怨沅湘怨得妙。可悟含蓄之法。”

王士禛在《唐人万首绝句选》里推出四首诗为唐人绝句的压卷,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的第三首就是其中之一。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昭阳官,赵昭仪所居,官在东方,寒鸦带东方日影而来,见己之而不如鸦也。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

  《长信秋词五首》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长信秋词五首》繁体对照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挥裾頍o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高殿秋砧響夜闌,霜深猶憶禦衣寒。

銀燈青瑣裁縫歇,還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裴回。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真成薄命久尋思,夢見君王覺後疑。

火照西宮知夜飲,分明復道奉恩時。

長信宮中秋月明,昭陽殿下搗衣聲。

白露堂中細草跡,紅羅帳裏不勝情。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