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摘抄 > 关于亲情的真实故事摘抄

关于亲情的真实故事摘抄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9K 次

亲情,就像一缕秋日里的阳光,总能在萧瑟的风雨中,温暖失落者的心田;亲情就像一场冬日里的白雪,总能在污浊的旅途中,涤尽跋涉者的征尘。为大家分享了亲情的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亲情的真实故事摘抄
  关于亲情的故事1

陶安说,我爸爸说了,他不来。

陶安的父亲是个酒鬼,陶安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馆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别说是你们老师,就是市长见我,我也不见。

陶安有爹有娘,却比孤儿还孤单。他上学,一直是姐姐在供着,姐姐一个人漂在北京,很不容易。崔老师泡了两袋方便面,汤水足足地,端到陶安面前说:“赶紧吃了,你饿了吧!”陶安端起泡面的缸子,还是不敢看老师,蹲下来,吸溜着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两颗很大的眼泪落在了缸子里。

下午,宿舍里,一个学生丢了钱。满宿舍的人,都认为是陶安偷的。原因是,下午就他一个人回过宿舍。陶安说,我没拿,我真的没拿过钱。其中一个不由分说,一下子扑上去打了陶安,还说,不是你偷的,谁会偷?你说还会有谁偷?陶安站在那里,一下手也没还,任由那个学生拳打脚踢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说,这钱不是我拿的,这钱不是我拿的。

拿,拿,拿,你连个偷都不想说。另一个学生恶狠狠地一脚飞踹过来,陶安“咕咚”一下子就被踹倒了。倒了的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

班主任崔老师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把陶安领到办公室,问他情况。“老师我没拿,我真的没拿别人的钱。”陶安深深地埋着头,不敢看崔老师的眼睛。崔老师“嗯”了一声,然后,轻轻为他拍去裤子上的脚印。

“老师也知道你没拿,你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你也不是那样的孩子。”崔老师故意在最后一句话上加重语气。但是,崔老师很担心,这样下去,会对陶安的成长不利。崔老师借口成绩的事情,想把陶安的父亲约来,好让他关注一下儿子的成长,关注一下他的心理健康,他真的怕这样下去,陶安会有个三长两短。可是,这个父亲已经不健康了,这个家庭也极端不健康了。想到这里,崔老师不由自主地“唉”了一声。

陶安突然抬起了头,盯着老师看。刚才老师的一叹,像针一样,扎在了他的心上。

几天后,崔老师在班里开了个主题班会。主讲人是请来的,陶安看了一眼,心里就“咚咚”地跳,他知道这一定是崔老师故意安排的。同学们很兴奋,因为主讲人有在那所著名大学就读的资历,实在是让他们仰慕。那天,请来的人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最后,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在学业之余,常在外面打临工。有一次,在一家餐馆帮忙,不知道是谁碰倒了一摞餐盘,碎了一地。收工的时候,老板问是谁打掉的,开始大家都说不知道,后来,却都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孤儿,一只眼睛先天弱视,仿佛他打碎餐盘,是天经地义的。谁知老板一笑,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后还要被妈妈打一顿。然后,还要等着打我的孩子来,妈妈抱着我,让那个孩子打,打够了才走。这件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当人穷了,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有一种天理,叫蛮不讲理;有一种公道,叫惨无人道。而且,在这样的公道和天理面前,你还得装聋作哑。仿佛,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应该承受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弱者申辩理由。但我相信,这个尘世,一定会有人为弱者转身。因为,永不泯灭的良知,就像太阳一样在头顶照耀,也总有人会因为良知,而为弱者转身。’老板的话结束后,那个碰摔了盘子的人主动站了出来。果然,不是那个孤儿!”

同学们中间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陶安也坐在下面鼓掌,黑黑瘦瘦的身子,颤抖着,已经抑制不住自己。

他哭得泪流满面,看着主讲人,轻轻喊出两个字:姐姐……

  关于亲情的故事2

他被儿子推倒在地,脚肚子刚好撞在旁边一块坚硬的石头上,鲜血直流。他已经顾不上疼痛了,赶紧“追捕”跑在汽车后面的儿子。他奋力把儿子拉到路边,可儿子还在挣扎。他大声吼道:“壮壮,你要听话!你再这样,爸爸不管你了!”儿子竟然奇迹般地安静了下来。……

一个患有自闭症孩子,父亲为了他那句“爸爸”足足等了12年,并将永远等下去。他坚信总有一天,儿子会响亮地对着他叫一声:“爸——爸——”

儿子一个人的世界里,父亲苍凉的绝望里,永远披着一件叫生活的厚重外衣。父亲整天一边忙碌着自己的凉皮生意,一边为儿子冲出死寂的世界倾尽父爱。

一个偶然,儿子对着电视里的搞笑电视剧“呵呵”一笑,这生命的强音,顷刻让父亲流流满面。他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开始模仿电视剧里的搞笑角色。夸张、扭曲、蹩脚的表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他再也难赢得儿子的一笑,儿子再度陷入沉寂。不服输的父爱继续着疯狂的复制、折腾。希望的尽头,一个模仿秀父亲惊羡出世……

自闭症的儿子啊,叫声“爸爸”咋这么难

39岁的赵玉琨,在黑龙江九三农垦管理局市场前摆摊卖凉皮。赵玉琨出生时体重八斤,遂得绰号“八斤”。2002年,他和比自己小一岁的妻子刘丽娟生下儿子赵子涵。八斤希望儿子健康茁壮的成长,因此取小名为“壮壮”。儿子的出生可谓八斤此生最大的幸福,他乐滋滋地为生活奔波着,每天回到家里,即使已经累得快散架,八斤仍然会陪儿子玩一会,满心期待着儿子叫他爸爸。刘丽娟劝丈夫多休息,孩子交给她就行了。,八斤却不愿意八斤不乐意了:“你就只教他叫妈妈,不教他叫爸爸,那我肯定会输的。”原来壮壮一出生时,八斤就和妻子打赌夫妻俩就打赌,看儿子是先开口叫“妈妈”,还是“爸爸”。八斤对此信心满满。

然而,随着壮壮一天天长大,八斤发现他和同年的孩子有些不一样:特别安静,不喜欢哭闹。最初他还在高兴最初他还很高兴:这个孩子是不是知道父母带他辛苦,于是特别乖巧懂事。后来又发现壮壮对外界的反映很迟钝,这下八斤有些着急了,难道孩子的耳朵不好?于是夫妻俩带孩子到当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让八斤很是欣慰,孩子的耳朵并没有毛病。那孩子为什么对外界有些充耳不闻呢?或许只是孩子比较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吧。你看,他玩小汽车时那份专注是无人能及的。

但是再后来,壮壮的现状难免让八斤和刘丽娟不解和担心。别人家的孩子还不到一岁,就能很清晰的叫“爸爸”、“妈妈”,还能表达其它一些简单的意思还能表达其他一些简单的意思。可壮壮长到一岁半还只是会“啊!”、“呜”的瞎叫唤地瞎叫唤。八斤忍不住对刘丽娟唠叨:“壮壮怎么还不叫爸爸,怎么还不说话?”刘丽娟心里也有些不踏实了,却像是安慰八斤更像安慰自己:“孩子只是说话比较晚,别瞎操心了。”

等到壮壮两岁时,孩子仍然不开口讲一句话,对父母和别人的话也是不理睬。八斤记得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爸爸把自己抛上去再接住。可是他带壮壮如此玩时,孩子并没有太多表情,而且随着年纪增长,似乎还有些反感。八斤再也坐不住了,再次带壮壮去了当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他们:“孩子一切健康,找不到毛病。”这次八斤没有听信医生,而是带着壮壮去了更大的医院。

经过一番检查,医生面色凝重地告诉八斤夫妇:“你们做好思想准备,孩子患了自闭症。”见两人不解,医生进一步解释:“所谓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疾病,神经心理功能都异于常人。最主要是社会交流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行为障碍等。他们漠视情感、拒绝交流、兴趣很狭窄。他们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永远无法触及。这种病目前并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像你们家孩子的语言障碍相当严重,他可能永远都不会开口讲话。”

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砸在八斤夫妇头上。,八斤情绪有些失控,嚷道:“医生,你搞错了吧!请你再给检查一次!咱儿子又不是哑巴,怎么不会说话?”刘丽娟则哭着求医生想想办法救救儿子,孩子不能一辈子这样啊!医生却摇摇头:“没有办法。要不你们就回去好好的教他吧要不你们就回去好好地教他吧。但是即使你倾其所有,也许什么也换不回来。”

八斤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将可能永远也不会说话,抱着儿子看了又看,这明明就是个正常的孩子啊,而且长得如此可爱!不甘心的八斤提出到别的医院再去检查,刘丽娟哽咽着求丈夫别再折磨了刘丽娟哽咽着求丈夫别再折腾了。她拉着八斤和儿子的手说:“就让我们好好照顾他,好好教他吧!”那一刻八斤从妻子眼里看到了坚强,。他紧紧抱着儿子:“壮壮,爸爸不会放弃你的!爸爸一定要听你叫一声”爸爸“!”

妻子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壮壮,只是更加小心翼翼,更加苦口婆心。她知道自己的儿子与别人不一样,需要更多的母爱。她知道丈夫更需要自己的支持。八斤除了卖凉皮,更多的时间用来关注“自闭症”。原本非常讨厌看书的他,竟然走进了图书馆。他查阅了诸多关于自闭症的资料,结果都是“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儿子的病,让他精神疲惫。

马桶的童年燃烧蜡烛,绝望的尽头父爱决绝

妻子一如既往的照顾着壮壮,只是更加小心翼翼,更加苦口婆心。她知道自己的儿子与别人不一样,她需要更多的母爱,她知道自己的丈夫需要自己的支持。八斤除了卖凉皮,更多的时间用来关注“自闭症”。原本非常讨厌看书的他,竟然走进了图书馆。他查阅了诸多关于自闭症的资料,结果都是“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儿子的病,让他精神疲惫。然而绝望中他又分明的看到一丝希望:“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不断进行强化康复训练,或许有奇迹出现的那一天。”

八斤只要在家,就顾不上休息,就对着壮壮不停地说话,他希望儿子终有一天能听懂自己在说什么。他抓着儿子的手,让他摸着自己的喉咙,感觉自己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本来八斤说话语速极快,为了让儿子听得更清楚记得更深,他放慢语速。“儿子,我、是、爸、爸,你、是、赵、子、涵!。以后别人问你叫什么名字,你要告诉别人,你叫”赵—,子—,涵“!”尽管壮壮没有一点点反应,八斤还是日复一日地这样坚持着。

  关于亲情的故事3

继父在我八岁那年来到了我的身边。从那以后,他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扎根在我生命的土壤里,为我遮挡人生的风风雨雨。

我的亲生父亲在我六岁那年因公殉职。在我的记忆中,亲生父亲的印象只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碎片,这些碎片无法拼接出一幅完整的图画。而在我心里永远扎根的,永远顶天立地的人就是我的继父。

我上小学时,是他背着妹妹,领着我穿行在去学校的小路上,穿行在家属院的每条胡同里。我写作业时,给我削铅笔的是他;我睡觉时,给我盖被子的是他;我吃饭时,给我夹菜的是他;我逃学的时候,扬起巴掌吓唬我的也是他。

1998年,父母双双下岗,为了养育我和妹妹,有心脏病的继父推着一辆三轮车,每天穿行在大街小巷,拉煤、扛面、当车夫。什么苦活、累活、脏活,他都抢着干。他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交给母亲,兜里从不留一分钱。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和妹妹能过上像样的生活,我的继父可以说是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累都受过。

2009年春节,长期劳作的继父忽然得了脑中风。我背着他进病房的时候,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伤感像一张网笼罩着我。继父住院的那些日子,我日日夜夜守在他的床前,每天都在为他祈祷。一方面希望他能尽快好起来,另外一方面就是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我不知道生活还给不给我孝敬继父的机会,想着童年时那些不听话的举动,我的心里对继父充满了愧疚。望着病床上已经言语不清的继父,我真的害怕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来不及的爱,来不及的回报,来不及的感恩。我在心里一千遍一万遍地呼唤,继父,您一定要给儿子一个孝敬您的机会。

也许是我无声的呼喊唤醒了继父,也许是继父还不舍得让可怜的母亲一个人孤苦地生活,也许是继父的善良感动了上苍,二十多天后,已瘫痪的他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继父站起来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无法抑制地涌了出来。

我背着他进病房的时候,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伤感像一张网笼罩着我。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