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歌 > 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

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3W 次

(一) 倒装

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

古人吟诗作赋,受到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有时必须对正常语序作出调整,这就形成了倒装句式。课内学习过的诗词中,出现过很多的倒装句式,如: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如果遇到按字面语序读不通,读不懂,就应考虑是否倒装。

练习:

阅读下面诗句,分析其倒装特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二) 省略

省略现象是诗家语重要特点。为了语言的简练和思想内容的集中有时候也因为格律上的限制,古典诗词在造句上有大量的采取了省略的方法

这种省略跟文言散文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句子的任何成分都可以省略,词的省略有时候可以把一句话省略为一个词。但是这在散文里不允许的。但是在诗词里 因为有了平仄或者说格律的限制,字数的精炼 ,所以在写时候是要省略掉的 。

(1)省名物。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这里“诸葛”我们一看会知道是诸葛亮的省略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曹刘不用问,我们也知道是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这句省略了什么呢? 日照香炉是什么意思?是说香炉峰,这里省略掉的就是地理的名称了。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糁:小米粒)这里省略的是什么呢?这里省略了花,原来的意思是东风花落如糁。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这句省略了一个名词是雨,说如今不是催花雨,

(2)动词的省略

这种省略在诗词里是最常见的。以造成诗句的形象化,引起读者更多的联想。

其中最普遍的就是省略一些表示存在的一类的动词,因为这种动词只表示以种关系,读者是容易明白的

如:“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这里省略了“有”,海外徒闻更有九州 。

“不知今夕何夕”,一样的省略了“是” ,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名句了,那么这里省略了什么呢? 这里省略了“享”,共是说明享的状况 。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这里省略了“看”,回首看,烟波十四桥 。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那么这里省略了什么呢? 平生和塞北江南之间少了什么呢? 就是走遍了,或者游遍了 平生走遍了塞北和江南。回来的时候以是华发,和苍老了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那么这里省略了什么呢? 浊酒一杯想起了家在万里之外,既然家万里,那么一杯浊酒,自然是会想起万里之家不能到了。燕然未勒是什么意思?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一般的说这样的句子,动词的省略,只要分析下句中词与词的关系就可以大致的补出来。

(3)在诗词里还有省略名词句

什么是名词句呢?诗句中把名词之间的关系省略得只剩下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了。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草、风、岸,樯、夜、舟之间的关系全部省略,我们可以通过联想补出:岸边的细草被微风吹着,在夜里只见有孤独的桅杆的小船 。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落叶他乡树的中心词是树,可以理解为,落叶是他乡的树,也可以理解为,他乡的树落叶了 ,而下一句里,寒灯 独夜人,则是两码事了 ,他们之间没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因而可以认为,昏暗寒灯照着孤零零的人。

(4)省略意象或意境

贾岛 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诗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三)炼字、炼意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那些“一字传神”的字,既可以是实词(如动词、形容词),也可能是虚词(如副词)。有的出现在题目上,有的出现在诗句中。例如:

(1)(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溪水之中危石耸立,泉水不能顺利流淌,好像发出呜咽凄切的声音;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洒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冷色的青松,使照在上面的日光仿佛也变冷了。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 “冷”是通感,绘夕 阳余晖微弱。正如清人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所评:“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 ;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此两句,作者将“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从而借泉声的幽咽和日色的凄冷,渲染山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

(3)炼动词的名句:

①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拟人化的“弄”字令人想象出皎月破云而出,月下花影斑驳,风中花影摇动,花枝招展,化静为动,化美为媚的妙境。

②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敲字以声衬静更显静谧,使静谧中富有生气,点染出静中有动,动静相生的境界。

③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意为吹绿,准确、生动、鲜明地刻画了春天江岸披绿的蓬勃生机。

④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一“下”一“上”,不仅让人领悟到词人怨愁的动感,而且从“上”到“下”中还可领会到词人的独居生活的寂寞和万千愁绪。令人遐思。

⑤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坼,裂,划分。浮,漂浮,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两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壮丽!令人心胸豁达。

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垂”、“涌”,“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中的“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翔”等,不胜枚举。

(5)炼形容词的名句: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直”,笔直,写出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狼烟笔直升腾的劲拔、坚毅之类,“圆”写出落日浑圆的景象,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融入例如作者的孤寂情绪,情寓景中。

②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闹”,浓盛,凸现了红杏开满了枝头,争奇斗艳的盎然春意。

③夜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低”低矮,写出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限,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矮,透露出压抑之情,“近”写出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孤日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显出孤寂之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