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歌 > 诗歌鉴赏快速解题技巧初探

诗歌鉴赏快速解题技巧初探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7W 次

诗歌的鉴赏技巧,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诗歌鉴赏快速解题技巧初探

1、分析作者、诗题;

2、辨清诗歌类别;

3、咀嚼语言、品味意境;

4、掌握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

5、合理利用诗中的隐含信息。

这些方法,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却不是“万能钥匙”,百试百灵,比如说用来解答今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就未必行得通。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创新思维,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通过对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归纳综合,笔者认为,用如下几种方法来鉴赏诗歌,是行之有效的。

一、感同身受。

每一篇作品都是诗人在心灵最自由,思维最活跃,情感最放纵时写出来的,都浸润着作者的血与泪,爱与恨,悲愁与喜乐。我们在欣赏时,一定要用心品读,用心感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感知出与诗人相同的遭际、相同的心境,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略通皮毛是难以读出个中之味的。王安石有云:古人之观于天地、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鉴赏诗歌即是求思之深、感之切、心之近。纵观今年的十五篇诗歌阅读,有四篇是写思乡怀人的(全国卷二、全国卷三、湖北卷、浙江卷),有两篇写昔盛今衰的(全国卷四、上海卷),还有两篇是写音乐欣赏的(天津卷、湖南卷),这些内容,我们的中学生并不陌生,虽然他们没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也有相近的或相通的体验,做题时,就应该从大脑的储存库里把它们调出来。如全国卷二: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第一问不难回答,这个“寻常”的细节是“又开封”,第二问紧承第一问而来,要回答好它需动点脑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写信的机会少了但类似的情景还是遇到过的,如和亲人朋友打电话,打完了,意犹未尽,又拔通再打;送亲人朋友远行,已说过千言万语了,车轮启动时记起还有一句紧要的未说,忙赶上前去说给他(她)听。为何生活中一再的出现“又开封”的事呢?是因为我们有着难分难舍、割裂不断的情!回到原诗,即是诗人见秋风又起,思乡情切,在信中片言难述万一,故行人临发时又开封补上。

二、运用想象。

想象只要合理,不妨大胆,再大胆些,这符合诗歌自身的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必由之路。通过想象,补出诗人未尽之言,未明之景,未完之意,未诉之情。如全国卷一《木兰花》的第二第三问(原诗略):

对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对“闹”字的用法,一般同学都认为写得好,写出了杏花的热烈绽放,写出了春意盎然。但这还不够,还不能拿到满分,要拿到满分,就必须运用想象:杏花怒放,一片嫣红,引得蜂忙蝶舞,春鸟在枝头跳跃欢唱。这才符合春天的景象,这才显得“热闹”,这才是真正的春意盎然。

再如湖南卷: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道题目已对前三句分别作了赏析,要求按照前面的方式赏析第四句。音乐欣赏,本就需要想象,而第四句的赏析更是非想象不可:桃林丛中,桃花盛开,一佳人端坐其中,凝神吹笙。花烂漫绽放,人面如花,而笙声也如这花般明丽、欢快。能想象出这些,这道题目也就做好了一半。

三、迁移所学知识。

自初中以来,我们的学生所学的诗歌不算少了,对诗歌的了解也达到了一定程度。同为诗歌,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题材相同,内容相同,未必不会有相同的写作技巧,相同的情感表露以及相同的意境氛围。我们就能从课本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诗句,用所学知识去解题。如天津卷: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云暮,秋云暗几重。

问: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云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说到音乐欣赏,我们所学的诗歌中就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不妨以《琵琶行》来与之印证。“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琵琶行》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和它相似。“不觉碧云暮,桃云暗几重”,《琵琶行》又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与之基本相同。课文中这两句的意思我们是比较熟识的,前句突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后句一是说明时间过得快,二是情景交融,从描写月的澄静、空明来表现诗人受到琴声的洗礼后内心的纯净,从侧面烘托琵琶女琴艺超凡出众。把这些用来解题,可以说不差分毫。

再如上海卷《赤壁》(原诗略),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其最后一题即是对末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就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对课文熟悉的同学,这道题很容易做,因为书本上有《越中览古》的“宫女如花满春殿,而今惟有鹧鸪飞”,《扬州慢》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以及《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等和它的写法完全一致,都是拿昔日的繁华、强盛与今日的萧条、荒凉作对比,以抒发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

四、重点关注尾句。

一般诗歌在结构上是前面写景叙事,尾句则画龙点睛地抒情言志。这一点在今年的十五篇诗歌中表现很明显,如全国卷三《鹧鸪天》、上海卷《赤壁》、湖北卷的《次北固山下》、广东卷的《江汉》都如此。这里以广东卷的《江汉》为例: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人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首诗如果单看前面,很容易误以为又是一篇思乡怀人诗,因为诗句中有“归客”、“片云”、“孤月”等词,但作者本意并非如此,其重心应落在最后一句上。“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成语中有“老马识途”,曹操《龟虽寿》诗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都言“生姜老而辣”、“廉颇虽老尚能饭”之意,再结合前两句中的“心犹壮”、“病欲苏”,可知尾句或是全诗之意是言“不老之志”,抒“难酬之情”。主旨抓住了,再回过头来做前面的鉴赏语言、形象、意境等题,就容易多了,至少不会偏题。

以上的几点浅见只是就题而论,难免挂一漏万,但我不揣浅陋,旨在抛砖引玉,让大方之家拿出自己更好的创见。

辽宁:语文新课程怎么学:一中名师全方位解读

今年秋天入学的高中新生,将开始使用新的语文课本,描写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出现在新课本中。

从今年秋季开始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最受关注的就是新课程如何设置。昨日,记者采访了鞍山一中教务科科长、语文特级教师张玉馥,请她为即将入学的新生们,提前解读新的高中语文课本。

变化1 新课本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此次的新课本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合作编写,同时邀请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教研员参与编写工作。是2014年6月第一次在辽宁印刷的版本。新课本的封皮也较原先的课本封皮有了冲击力。

本次课程改革中,各个科目都采用了模块式。其中变化最大的当属语文教材。此次的课程改革,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共5册,要求在不到一个半学期内完成,其他时间都由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修。

其中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以让学生自主安排。

其中,“阅读鉴赏”是这套教科书的主体,阅读的课文和原来的课本要求一样,主要以名家名篇为主。但新课本更增加了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使课本更贴近生活,更具有现代气息。

变化2 强调学生与课文作者心灵沟通

鞍山一中的教务科科长、语文特级教师张玉馥说,这套教科书较以往的课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套书每册由4个单元组成,学习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品位和鉴赏,有的则侧重于对思辨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领悟,有的则侧重于应用性较强的文章的阅读理解。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品味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不只做到识记,更强调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体会深层次的东西。 高中化学

这次课改要求,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课方式,提倡老师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可以质疑、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质疑,讨论后使学生形成立体交叉式思维,这样学生能更好的得到锻炼。

变化3 选修部分锻炼学生各种能力

张玉馥说,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增加了选修内容。这就要求学生有调查参与的过程。比如写一个关于环境方面的论文,从取材、构思、找相关部门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是在以往的课本中很难体现的。新课程的改革,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强调的是学生的能力大于知识。通过听、说、读、写、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变化4 新课本减少了文言文的内容

张玉馥说,从内容上看,语文的改革减少了文言文的部分,由原来的两个单元减少到了一个单元。全套书还设置了5次“口语交际”。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册还安排了2部“名著导读”,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变化5 增加了关于新闻采访的内容

语文课程中,现代文大部分更换新篇章,《飞向太空的航程》描写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通讯也出现在课本上,使得文章更具有时代感。鞍山采用的新课本中,第一单元还是以阅读鉴赏诗歌为主,其中外国短诗部分全部更换了内容。新课本将文言文的部分提前到第二单元。除此之外,新课本中还增加了新闻采写能力的培养,以第四单元整个单元来学习新闻的采写方式。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