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 > 秋天的诗句通用15篇

秋天的诗句通用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8W 次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天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天的诗句通用15篇

秋天的诗句1

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风萧萧、金风送爽、春花秋月、秋月寒江、晴云秋月、天高云淡、

红衰翠减、霜天红叶、枫林尽染、一叶知秋、霜叶知秋、丹枫迎秋、

秋风红叶、天高气清、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高马肥、金桂飘香、

桂子飘香、稻谷飘香、春华秋实、北雁南飞、寒蝉凄切、梧桐叶落

描写秋天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描写秋天的段落

1、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2、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3、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4、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5、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6、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7、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8、……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9、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的彩色,分外绚丽。

10、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秋天的诗句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秋天的诗句3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juan)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liao)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秋天的诗句4

(一)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步出夏门行(其一)》

(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四)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苏轼《吴中田妇叹和贾收韵》

(五)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六)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七)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杜牧

(八)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秋凉晚步》宋.杨万里

(九)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十)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十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十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秦风蒹葭》

(十三)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十四)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清代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十五)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十六)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唐.元稹

(十七)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十八)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十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唐.刘禹锡

(二十)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代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二十一)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二十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二十三)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

(二十四)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唐.张籍

(二十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维

(二十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并序(其二)》

(二十七)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孟郊《秋怀(其二)》

(二十八)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夏完淳《即事(其二)》

(二十九)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孙绰《秋日》

(三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三十一)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宋.柳永

(三十二)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代王绩《野望》

(三十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三十四)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高启《明皇秉烛夜游图》

(三十五)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三十六)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唐.林杰

(三十七)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

(三十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十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四十)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代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四十一)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四十二)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其三)》

(四十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四十四)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

(四十五)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杜牧《早雁》

(四十六)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曹丕《杂诗》

(四十七)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初秋》唐代.孟浩然

(四十八)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唐代令狐楚《少年行》

(四十九)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犹道江州最凉冷,至今九月著生衣。——《秋热》唐.白居易

(五十)白云海瑟曙,明月天门秋。——王世贞《登太白楼》

(五十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五十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五十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唐.杜牧

(五十四)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

(五十五)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风引》唐.刘禹锡

(五十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五十七)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五十八)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五十九)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六十)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汪中《白门感旧》

(六十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

秋天的诗句5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秋天的诗句6

1.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2.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3.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4.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5.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6.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7.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8.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9.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10.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11.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12.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13.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14.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15.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16.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17.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18.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19.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0.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21.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22.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23.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24.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25.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26.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27.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28.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29.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秋天的诗句7

1、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辛弃疾《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

2、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筼筜宫应商。——黄庭坚《秋怀之秋阴细细压茅堂》

3、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黄庭坚《秋怀之茅堂索索秋风发》

4、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鱼玄机《冬夜寄温飞卿》

5、落叶纷纷暮雨和,朱丝独抚自清歌。——鱼玄机《愁思》

6、嫩菊含新彩,远山闲夕烟。——鱼玄机《早秋》

7、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8、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刘禹锡《萋兮吟》

9、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10、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其一》

11、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李白《日出入行》

12、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13、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14、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秋风清》

15、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洪适《次韵蔡瞻明秋园五绝句》

16、追往事、空惨愁颜。——柳永《戚氏·晚秋天》

17、雨中秋事芙蓉尽,霜后时新橘柚来。——文征明《十月》

18、魄满中秋天浩荡,光圆三五夜迢遥。——屠隆《长安明月篇》

19、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0、中秋天气似重阳,幸有庭前桂子香。——王柏《中秋》

秋天的诗句8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秋天的诗句9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秋天的诗句10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

此诗一作王建诗。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秋天的诗句11

1.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2.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5.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6.木落雁南恩平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7.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8.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9.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1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13.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恩平。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秋天的诗句1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悲哀忧愁的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的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的种种悲哀之情。宋玉首开中国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的感伤主义文学先河,他通过描写秋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景象,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将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的凄苦悲凉的意绪形容成犹如远行一般,“僚傈兮(凄凉),若在远行”,“廓落兮(孤独空寂),羁旅而无友生”。这就说明悲秋与悲远行在情绪体验上有着相同之处。宋玉之后悲秋逐渐成为中国文人最为普遍的审美体验形式之一,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虽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的情感也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中国文人一种传统的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秋天的诗句13

1、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2、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3、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4、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王国维《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5、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6、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7、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8、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9、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郑板桥《咏梧桐》

10、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1、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2、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张玉娘《从军行》

13、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1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15、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

16、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1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18、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19、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0、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21、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元好问《秋怀》

22、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李白《塞下曲六首》

23、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2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碣石篇》

25、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湘驿女子《题玉泉溪》

26、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27、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28、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2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1、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32、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李白《秋思》

33、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34、遥知秋色黄山里,朝看丹霞夕采兰。——郭奎《寄贡友善》

35、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36、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37、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西江月》

38、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39、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0、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郡楼》

4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42、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43、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4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碣石篇》

45、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释绍昙《颂古五十五首·春有百花秋有月》

46、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李白《秋浦歌》

47、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卢殷《悲秋》

48、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李白《秋下荆门》

49、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晚秋/秋望/秋夕》

50、蝉声将月短,草色与秋长。——陈陶《句》

51、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52、昨夜明河澹欲流,纤纤凉月报新秋。——陈恭尹《送陶虎侯二首·其一》

53、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其一》

54、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55、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杜甫《秋兴八首》

56、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57、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58、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59、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60、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61、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62、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把酒问月》

63、万里关河秋色里,怜君何日到边城。——王恭《暮秋送客之塞上》

64、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6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66、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6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6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69、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70、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71、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72、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73、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74、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陈与义《登岳阳楼》

75、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76、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77、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78、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79、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8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秋天的诗句14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秋天的诗句15

1、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2、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3、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4、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5、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6、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7、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8、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9、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何景明《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

10、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11、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2、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1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4、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15、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16、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17、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杜甫《柏学士茅屋》

18、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王昌龄《送狄宗亨》

19、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20、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21、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22、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23、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24、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25、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26、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骆宾王《送别》

2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28、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29、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