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 > 《雨》诗词(15篇)

《雨》诗词(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6W 次

《雨》诗词1

一场雨会揭露草丛中的阴谋

《雨》诗词(15篇)

杀死多少奸佞

一场雨会洗去花香的暧昧

还我以清白

在遥遥无期的旱季里

我一直在等待一场雨

在一望无际的分别后

我一直在等待你

炎热是最恶狠的鞭笞

撕去每一块带水分的皮肉

思念是最凶悍的猛虎

掏空每一点带血的心

一场雨会冲净斑驳的玻璃

救出被逼宫的窗外

一场雨会淤平沟壑的记忆

还我以自由

在跋山涉水的流浪中

我一直盼望一场雨

在千回百转的相逢里

我一直祈求逢着你

行走是最快速的成长

让脚下每块鲜肉都结茧

时间是最高耸的城墙

翻不回去便成了遗忘

一场雨会捣毁流弊的污垢

建立崭新的大地

一场雨会带来新生的契机

还我以未来

在堆积如山的许诺中

我找到了撤销的证据

在沉默如海的相片里

我只看到了自己

青春是最热烈的火焰

在人生壁炉的牢门之外燃烧

爱情是最晶莹的冰

不一会就在青春的火焰里消融

《雨》诗词2

天晴时雨

在这风和雨润的时季

我常常闻着微风带来你的味道

这熟悉的气息

时而是雨滴绿叶的声音

时而是花香四溢的空气

当我向你所在的方向挥手 天空

就开始哭泣了

偶尔,我也会

任风儿轻轻地吹起我的发

然后

细细地聆听雨儿敲打着我的窗

每一次的风雨过晴

我的思念

就如黄昏中的落霞

红红地燃烧在远处的天空

那样的寂寞

夕阳卷起了它金色的梦 走了

我的身边 还有

春风和细雨

叫我如何不想你

在这青草油油的时季

雪后的夜里,空气清冷却也温柔。雾气随风散开,带着淡淡香气,忍不住想要深呼吸。一切静悄悄的,若不是门前亮着的花灯,不会记起还在过着年。热闹有时会让人麻醉盲目。这样的安静刚刚好,可以充分感受与记忆。听到了远处的犬吠,听见了旗子与风耳语,裸露的枝丫轻巧勾勒,沉静持重。夜敞开裹挟,心寂静欢喜。这种感觉久违了。那种简单知足,希望与勇敢,没有安全感就自己给。不要期待,不可任性,不能停留。

在孤独的世界里,眼泪都是陪伴。

人要尝试发自真心的原谅自己。想开,放下才能从容走下去。一个常常反省苛责自己的人,也是善良的。不过这种善良是脆弱敏感的,值得呵护,还待生长的。

清醒,莫不是洞明而平静的活下去。就像你看着一根刺扎进去,又看着并忍着痛拔出来。看着淤血脓液流尽,不掩饰的等待痊愈。

在能争取的时候不犹豫放弃得过且过,或许现在也不会这么难堪。自知的堕落比起随大流的混日子更能挫伤对生活的自信心。

抵抗有时就像破洞的伞,风雨下来,你会发现拿着也是累赘。与其东遮西挡,不如勇敢扔掉。总有一段日子要赤手空拳,站在阳光下,站在风雨里。忍受煎熬,苦中作乐,等待天晴。

《雨》诗词3

古诗原文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释解释

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整鬟:梳理发鬟。

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浦:水滨。

愁煞(shà):愁极了。棹(zhào)船郎:撑船人,即船夫。

帆尽:船已远去,不见帆影。以“帆”借代船。

诗文赏析

薛昭蕴不是画家,但他的这首《浣溪沙》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词的上片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苍凉、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这三句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这些并没有使画面热闹起来。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飘袖野风香”还给读者留下了这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卫悦己者容”的意思。

过片“不语含嚬深浦里”承上启下。“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这里并没有有些注家所讲的要“放船自适”、“临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极甚之辞,不过“愁煞”在这里是“为难了”、“难坏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轻很轻的。词的最后一句,拓开一层讲:“燕归帆尽水茫茫。”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点明了怀人的主题,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也解开了上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结束了全词。最后一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这样以一个饶有余味的画面结尾,既合水乡秋景,又关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雨》诗词4

叙雨

宋代·张耒

西山之泉兮冽以清,淳注万古兮无亏盈。应龙蟠守兮谨防扃,有神司之兮帅群灵。

神君曷处兮山之穹,云郛雾阙兮都邃宫。腾驾逸景兮驭清风,上友仙圣兮佑帝躬。

惟今之旱兮非神曷愬,家无馀粮兮麦不庇雨。土飘尘扬兮迷行错步,魃威孔张兮炽莫予禦。

挹水一勺兮荐羔豚,曷求于水兮神实凭。土有蔬兮林有实,芼馨香兮菹芳郁。

神我飨兮临我堂,酌芝醑兮御椒浆。巫甚祇兮时甚良,哀我疾兮降我祥。

神君仁兮念下民,抚民灾兮号帝阍。帝念神君兮诏雨官,叱驭六龙兮奋互飞。

骞掣飞电兮鼓雷震,俾霈尔泽兮正无限。山灵川怪兮更腾奔,角毛羽鬣兮烂鳞鳞。

前幢后旆兮玄双轮,椎轰喧呵兮翻乾坤。神龙九鬣兮杂蛟鲲,瞠眼飞涎兮翻腭龈。

伏潜羲和兮止星辰,一洒万里兮倾河津。妖风失威兮敛以奔,魃濡厥裳兮伏以蹲。

槁苏焦泽兮息惔焚,优渥润沃兮无涯垠。菽麰诜诜兮奋裳绅,秋种既即兮农则勤。

既足而止兮披雾昏,朝阳清明兮敛游尘。功成不居兮驾归云,空山寥寥兮夜无闻。

灵泉幽幽兮湛奫沦,竭诚莫报兮仁哉君。

《雨》诗词5

闻雨 韩偓

香侵蔽膝夜寒轻,

闻雨伤春梦不成。

罗帐回垂红烛背,

玉钗敲着枕函声。

以雨入诗,并不少见,而这首却与众不同,须细细体味。从蔽膝、玉钗等词,知道所写的是一位女子。诗的第二句不仅暗合了闻雨的题目,而且点出了伤春的旨意 。而从梦不成的遗憾, 则知她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憧憬这显然是爱情的提暗。于是,我们可以明白:她伤春的真正底蕴原是相思 ,而闻雨则是强化这种相思的一个媒介。 诗打起始就着力于氛围的烘托。夜寒轻,既点出时间 ,又说明天气 。轻字把寒说得似有重量,是用通感。春天本来就是烦人的季节,春夜则又增添了独处的静谧和境象的朦胧。天气干燥人易烦闷,天气寒冷人易瑟缩,唯有这轻寒较为适合,因而也最宜于情思生发 。更何况闺房内又是这般的香气氤氲呢! (蔽膝,是古时妇女护膝的围裙 ,作跪拜之用 。)

深受韩偓影响的后世才女李清照写道 :乍暖还 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更兼春雨淅沥,闺人伤之如何?梦是愿望的达成,这女子多么渴望在梦中与自己的爱人相会呀!但是销魂刻骨的相思却又使她不能入睡,因而好梦难成,这又反转来加重了她的相思。这样,我们便看到了雨的特殊作用。

第三句进一步烘托环境气氛,写眼之所见。罗帐四面低垂,其后红烛高照,环境华美,无奈只是女主角独自一人,不胜寂寞孤独之感。末句则写她辗转反侧之状 。钗是一种由两股簪子合成的妇女首饰 。枕函 是中间可放置物品的匣状枕头 。闺人翻来覆去,辗转难眠玉钗便在枕函上敲击有声。这声音与雨声相和鸣,形成了一种抒情色彩浓郁的节奏,女主角的无限寂苦之状越发凸现了。

本诗在短小的篇幅中尽力加大容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来加强整体效果。它广泛调动人们的'嗅觉(香)、触觉(寒)、听觉(闻雨 、敲着枕函)、视 觉( 蔽膝、罗帐、红烛 )等,这一切又互相融合交织 ,共同构成了一个感情网络 ,一个幽美氛围,一个闻雨伤春的总体心境。其中着意突出了梦幻与现实的矛盾,对梦境虽然作了虚幻的处理,但它却始终是现实的一个潜在的参照系,正是这一对照,所以才把或当视为美好的现实境遇衬得苦不堪言。

爱情甜,相思苦,春雨中的相思之苦尤甚。雨能将人的恬静心态击破,而引起节奏杂沓的共鸣,使人在缥缈的、音乐般的境界中去作感情的遨游,接受痛苦的洗礼。

《雨》诗词6

得雨四首(其三)

[清] 宋湘①

笠影千塍外②,莺声一路中。草从今日碧,花又去年红。

细细失犁把,浮浮有水虫。忧愁复辛苦,无限慰邻翁。

【注】:①宋湘:广东嘉应州人(今梅州)人,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政声廉明的清官。这首诗作于其惠州丰湖书院院长时,当时惠州遭受了长时的春旱。②塍(chéng),田间的土埂子,小堤。

(1)这首诗前三联描写的得雨后的景象有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得雨之后邻家老翁的情感,诗人在尾联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3分)

参考答案:

10. (1)长时春旱,得到及时雨后,农村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1分)。田野间处处是戴着斗笠扶着犁把赶忙春耕的农人,一路黄莺歌声婉转,草木焕发生机,花朵新鲜绽放,水中虫儿快活游动(2分)。画面有远有近,绘声绘色,清新怡人(1分)。

(2)久旱的忧愁辛苦,在得到及时雨后烟消云散,邻家老翁喜出望外(1分),得雨前的忧愁又辛苦与得雨后的欣慰且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更好地衬托出老翁对春雨的盼望及得雨后的喜悦之情(1分)。

《雨》诗词7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译文

秋风亭上的秋风姗姗吹过,拂拭着我的脸;记得它去年曾到过我的家。我抬头观望,这里的山河与我家里的山河形状虽然不一样,但人物风情却很相似。功成的人走了,我觉得到了秋天气候变冷,团扇也被人抛弃了。斜阳与过去一样,秋风是吹不断的;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绩和遗迹一点也没有了。一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写的《秋风辞》,真是好的诗章,美妙的词句,可以称得上千古绝唱,到现在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怎么有人说那是模仿司马相如的章句呢?现在树叶落了,江水冷了,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忧愁。朋友来信:“催我赶快回家,不要迟延,现在正是吃蒪羹鲈鱼美味的时候。”有谁会想到我,在这个秋夜凄凉的时候,独对孤灯,正在研读太史公写的《史记》呢?

注释

[1]袅袅:微风吹拂。

[]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

[3]蓴鲈: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

赏析/鉴赏

这首词写于嘉泰三年(公元103年),辛弃疾时年六十四岁,在知绍兴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任上。

张鎡在和这首词的小序里说:“稼轩帅浙东,作秋风亭成,以长短句寄余。”得知这首词是写给张鎡的。浙江东路包括当时南宋的京都临安(今杭州)在内,北靠长江,东临大海,地势重要。南宋王朝委任他为这一地区行政大员,说明南宋对辛弃疾的重任,也使他很感意外。虽然他这时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但他却一如既往,想为抗金大业作一些事情。但到任不久,可能对朝廷的黑暗腐败更有所了解,后悔这次不该出山,因此,作者登亭观雨,有感而赋此词。词虽说是观雨,但全词不见一个雨字,这说明这首词不是为观雨而作。词的上片写作者登上秋风亭,举目远望“山河虽异,风景非殊。”绍兴与铅山的山河形状虽然不同,但却都是一片笙歌宴乐的太平景象。“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这是以自己亲身遭遇,对南宋小朝廷使用人材的反动措施的揭露。

下片作者因《秋风辞》而想到汉武帝致力于北方,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现今只是“木落江冷,眇眇愁余。”作者再生退隐的思想,借“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蒪鲈。’”最后“谁念我”挑灯读书,隐晦透露了作者的凄凉之感。

《雨》诗词8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楚梦留情未散。素娥愁、天深信远。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烛影摇红·元夕雨》译文

雨帘空濛,远山隐隐地显现出淡淡青色。元夕下雨,使人更添一分愁绪。在这暮雨愁绪的影响下女子浅细的黛眉越发显得楚楚可怜。因为下雨天,所以路尘板结。游人骑马从南郊踏青而归,马鞯上沾满了软绵绵的泥团,回到家中已是掌灯时候。到了晚上余兴未尽,在家中继续笙歌燕舞,翻动彩旗尽情跳起祈祷多子多福的宜男舞。妇女们平时很少有机会外出游玩,所以一旦出来郊游,她们就尽情享受这难得的自由,连白袜上罩沾了尘土,行裙上被花汁溅红也毫不惋惜。

宫灯用锦纱笼罩着银烛光,但是这宫灯只照耀锦绣屏风,却不照墙角边的残梅,因而引起了残梅的怨愤。元夕下雨,女孩子嬉戏雨地,以雨洗脸,脸虽湿仍是春风满面,脸上的雨珠儿不是可以当作啼妆上的泪痕欣赏吗?元夕雨如巫山云雨,空蒙一片,难舍难停,好像巫山神女对楚王的高唐梦之情犹未了似的;再看那天上月亮已被雨帘吞没,难道月宫嫦娥也会因雨云重重而发愁?因为雨云的阻隔,她难以向尚在人间的夫君后羿通达音讯了。天明从醉梦中醒来,卷起窗帘见室外仍是春阴沉沉,残花满地,索兴移枕再去睡个懒觉吧。

《烛影摇红·元夕雨》注释

烛影摇红:词牌名。《梦窗词集》入“大石调”。双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元夕:正月十五日元宵灯节。

歌:一作“欹”。

眉浅:形容远山如女子之眉,因雨中远山,故曰浅。

障泥:马鞯,用皮、布制成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腹以蔽尘。此处代指骑马人。

宜男舞遍:《梦粱录》载:“姑以队舞言之,如清音、遏云、掉刀、鲍老……不下数十。更有乔宅眷、旱龙船、灯……衣装鲜丽,细旦戴花朵□肩,珠翠冠儿,腰肢纤袅,宛若妇人。”

清:一作“素”。

素娥:嫦娥别称,或泛指仙女。此代指去姬。

天深信远:指音信难通。深,一作“长”。

《烛影摇红·元夕雨》赏析

《烛影摇红·元夕雨》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元夕下雨时的景色以及人们在雨中踏青的情景。上片紧扣“元夕雨”,描写元夕雨中之景;下片写元夕雨中情,由热闹景观转笔抒写忆姬之情。全词语言典雅,虚实结合,意境清美。

上片写元夕雨之景。发端“碧澹山姿”一韵,写雨中山色。言山色虽碧,但在冬雨迷漫、暮色苍茫之时显得黯淡、寒冷,好像女子蹙眉而愁。“眉浅”“愁沁”均用拟人法,将远山比拟成女子的淡眉微蹙。“障泥南陌润轻酥”一韵,写雨降到陌上,使骑马人感到地面湿润;雨降到庭院中,使人在屋内灯火下也看到细雨迷濛。“人夜笙歌渐暖”二韵,写元夕之夜,笙歌喧天,彩旗翻转,各种民间艺术竞相表演,使节日夜晚显得热闹非凡。《梦粱录》载,元夕之夜,民间舞队众多,如清音、遏云、掉刀、鲍老、胡女、刘衮、乔三教等不下数十队。另外还有乔宅眷、旱龙船、踢灯等艺术表演。演员服装鲜丽,扮花旦的戴着花朵,珠翠头饰,腰肢纤细袅娜,如女子一般。“宜男舞遍”讲跳舞等演员都是男人。“恣游不怕”一韵,言游人们恣意游耍,不怕雨淋鞋袜,衣裙溅泥,十分尽兴。“行裙红溅”更点出女子元夕冒雨游玩的情况。上片紧扣“元夕雨”,描写元夕雨中之景。在章法上从远山写到陌上,再到院落,然后转笔写到街市上庆祝元夕节,民间艺人的表演及游玩的人群。由远而近,由景及人,层次分明,以写实手法,渲染了雨中元夕的热闹景观。

下片写元夕雨中之情,由热闹景观转笔写到自己,抒写忆姬之情。过片“银烛笼纱”一韵,写元夕室内有银烛闪烁,但照不到翠屏外的残梅,她凄冷地立在雨中,不禁生愁。“洗妆清靥湿春风”一韵,继写梅花带雨,如女人洗靥妆,而雨湿之梅花又如人带泪痕。此二韵用拟人法描写雨中梅花,同时又以雨中梅暗喻了去姬凄楚可怜的容貌与愁绪。“楚梦留情未散”此韵小结上二韵,言梦醒后,馀情犹在,也就是说不管是梦中还是醒后都在牵念去姬。“楚梦”化用宋玉《神女赋》中巫山神女的行云行雨的典故,暗示所写乃男女之情。“素娥愁天深信远”一韵,言去姬虽愁,然音书已断。以上几韵,用设想虚拟的手法,从对方写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最后“晓窗移枕”一韵,是后路写法,转笔写自己,想象天亮醒后,只觉酒困人恹,卷帘而看,仍是春阴天气,更觉难以畅怀。下片采用以虚带实手法,多是想象与拟人,正路后路结合,行文曲折,耐人寻味。

全篇在章法上围绕“元夕雨”展开笔墨,上片写“元夕雨”之景的热闹、喜庆,下片写“元夕雨”之情的凄寂、沉郁。以景之喜,衬情之悲,更突出了忆去姬的挚情。正如王夫之所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此外。上片用实笔,下片用虚笔,虚实结合,全词显得空灵而不质实。正因如此才有各家揣测之说。

《烛影摇红·元夕雨》创作背景

这首词因元夕下雨忆姬而作。吴文英与苏姬情爱最笃,但吴文英卸幕离职,迁居杭州以后,苏姬离去,于是他写下了许多词作忆念苏姬,此为其中之一。

《雨》诗词9

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有六个单元:人物风采、童年趣事、建筑艺术、动物世界、信息传播和诗词拔萃。每个单元所选的文章都与生活紧密联系,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因此,在完成本册书的教学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十分必要,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

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应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我安排了此次语文综合实践课。

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真正掌握了“语文”这个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之后,对于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对于学好其它学科,对于日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再进一步说,学好语文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也都有重要的意义。而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水平,我们就应充分重视思维训练。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求同,认识事物的共性,从而发现规律;求异,认识事物的个性,从而发现特点,这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发现规律与发现特点都是发现事物的本质,都是思维中的“创造”。

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引导学生求同求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两翼思维”,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入巩固。

本次课教师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教学,学生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学设想: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让学生查字典,了解“雨”的意义;

2、复习和补充一些含有“雨”字的诗词文。

3、促使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雨进行联想,与一些诗词文联系,通过部分优秀的诗文,加深对“雨”这种自然现象的认识,明白自然界的“雨”由于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备了诗词作者所体验过的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目标3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兴趣导入)

1、学生活动:试一试,请写出古诗词中含“雨”字的句子(至少两句)。

请学生自由回答,然后齐读教师板书的几句诗。或者按照中考听力试题的方式,教师听写三句诗:(参考句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教师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选用一种。

注意:应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别字,做到字词落实。

(板书:综合实践活动课——欣赏含“雨”的古诗词。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予以肯定。)

2、学生活动:动动手,查字典,弄清楚“雨”的意义。并把查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书写的规范)

请学生板书所查的结果,然后教师再出示“参考答案”,提醒学生“雨”是一个多音字,有两种读音,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尤其是在古诗词中。

引:写“雨”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只研讨其中的一小部分。打开唐宋诗词作品,随处都可听到雨声。雨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带任何主观感情色彩。但诗词中的“雨”,由于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备了诗词作者所体验过的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出示幻灯片(6)。

下面从二个方面赏析含有“雨”字的诗词文。出示幻灯片(7)。

(根据学情的反馈,教师宜只讲“喜雨”部分,“悲雨”放手让学生进行欣赏,老师只在活动过程中点拔,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首先,我们一同来了解“雨”是如何博得诗词作者的青睐的。

这就是第一个话题:喜雨。(板书:喜雨。)

1、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的。正所谓“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的雨中,也许春雨,特别初春的小雨是最纤柔的,最招人喜爱的。在喜雨诗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杜甫的《春夜喜雨》了。(请同学背诵此诗。教师领读后四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这首诗,并让学生思考春雨惹人喜欢的原因:适时、无声。

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体人心,故令人喜。《春夜喜雨》这个题目中的“喜”字虽然在诗中没有露面,但却从字里行间渗透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2、迁移:同样的例子还有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再请一名同学背诵。

赏析: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滑爽、匀称而又缓慢地普降到皇城的街道上。韩愈定是爱极这样的雨,在小雨中长久伫立,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时候草的颜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江南的烟雨在印象中永远如诗如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雨中有好境界,雨后更有好景致。“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3、拓展:“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如此轻柔的小雨,滋润空气,滋润刚刚复苏的万物生灵,最是让人愉悦宁静闲适。“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雨中有好境界,雨后更有好景致:“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过渡:有喜就有悲,喜和悲是事物的两个方面。

三、(板书:悲雨。)

1、刚才,我提到了清明节,现在,请同学们打一记忆的大门,让我们一同去体验一下清明节人们冒雨去祭奠亲人的那种心情。

看看能否背诵一下杜牧的诗作《清明》。(清明时节春光大好,桃杏如云,若心怀哀思,又加“雨纷纷”,路上思亲上坟的人必定“欲断魂”了。)

这样的例子在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哪位同学还能举出类似的作品。然后,请学生按照举出含“雨”字的、令人悲伤的诗词句子,并分析为什么会让你觉得悲伤。

(往事如烟,人生苦短,“时运不济,命运多舛(chuǎn)”。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的时候,雨飘然而下,成为最符合诗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景物。)

根据学生分析的实际,教师决定是否进行“迁移”和“拓展”。但小结及以后的内容仍然要开展。

2、迁移: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2)面对江南的美景,杜牧发出的却是几分哀伤,感叹世事变无常、物是人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拓展:

从以上两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苦雨往往与悲、愁、怨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时间以黄昏、夜晚为主。当落红无数、黄叶飘落、春去匆匆、悲风怒号、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心思,点点滴滴的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诗人百感交集,泪水与哀愁同出,读来令人断肠。

小结:同学们还可以归纳,其他类型的“雨”。(如时间充裕,则可将后面的雅雨、禅雨简单地介绍一下。)

综上所述,唐宋诗词中的“雨”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更是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现象结合的产物。雨中有欢欣,雨中有哀怨。雨成为了诗人抒发内心感情的有效载体。王国维有句很有名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可感人,而主观之情也常常融入客观景物中,让景物更加感人。

最后,就请大家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再次体会雨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四、综合练习:

第一、“雨”在四季各不相同——“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将你对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可以任选其中两种雨完成。

1、()雨:

2、()雨: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对春雨形态进行描写的比喻句。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师巡视,视时间长短而定,是展示学生的作业,还是请学生朗读自己句子。此外,如学生觉得题目太难,教师可以将题目改成仿照例句进行仿写的中等题。)

示范: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第二、请写出含“雨”的诗、词,可从以下诗词中任选四首默写。(根据时间,确定此题为课内作业还是课后作业。)

唐郑谷的《莲叶》、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宋苏轼的《浣溪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辛弃疾的《西江月》、杜甫的《春夜喜雨》、孟浩然的《春晓》、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杜牧的《清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五、结束语:

雨,是无生命的;因人的心情不同,它也有了喜与悲的差别。快乐的人,在狂风暴雨中也会绽出笑容;凄苦的人,在风和日丽时也会泪如雨下。愿同学们随时锻造自己的心情,每天都拥有灿烂的阳光。

《雨》诗词10

和朱公掞祷雨五龙庙

[宋] 李复

太师占岁验律管,气来姑洗声犹短。

野欠告病三月余,公堂严斋五日满。

相招祷雨陟南山,出城鞭马追飞繖。

林鸠怒鸣竞逐妇,穴蚁移居自衔卵。

迎路商羊舞若飞,随车少女风不断。

阴升阳交兆已见,神意感通知悯旱。

焚香沥酒洒枯地,草根清流忽盈碗。

兹事旧传或未信,诚祷灵答知非诞。

祠亭丰碑高突兀,岁纪神{上鹿下加}魏所篡。

道武开国始南征,矫首据鞍思胜筭。

云间仰见黑龙来,翔戏下山五为伴。

考卜推为受命符,将拜帝休先沐澣。

前瞻雷电塞空山,筑宫岧峣敢辞懒。

鬼神填委焕丹青,草木森严无冗散。

登山层级绕岩峦,趣门一径极平坦。

箫鼓于今几百年,旸雨无愆雩萗罕。

今朝霡霂千里苏,太守忧民罄诚款。

四郊宿麦远青青,土膏脉润天已暖。

明朝牲币躬脩报,岂惮陟降步巘窾。

鲁无禾麦书春秋,须知民事不可缓。

《雨》诗词11

古诗原文

雨睛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创作背景

柳永在北宋景祐元年(1034)考中进士之前的数年间,曾经像断梗浮萍一样漫游江南。他的足迹曾到过江、浙、楚、淮等地,依旧羁旅落魄,“奉旨填词”。这首《诉衷情近》就是其漫游江南水乡时所作的一首思念京都故人的词作。

诗文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词开篇“雨晴气爽”两句总写登楼远眺。先以“雨晴气爽”烘托环境气氛,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同时暗指时值秋季;再以“江楼”点出登临地点,“伫立”而“望”则使一个在江楼上长久的孤独默立、凝望远方的词人形象兀现在读者眼前,这也直接引出了下文的景色描写。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是写目光所及的山水美景。脚下,远去的江水清澈明净,波光闪动;隔江而望,暮色中重峦叠嶂,苍苍莽莽。这里从大处落笔,一句写江,一句写山。写江水突出了秋水清澈,澄静如练的特点;写“暮山”则突出了层峦叠翠、高耸入云的特点。这两句对仗工整,字句的锤炼也颇见功力:“远”字把江水逶迤远去的景象点染了出来,使画面一下就开阔起来;“暮”字为景物涂上了苍茫的背景,使整幅画面意境全出。

接下来,词人的视线落在了水际山峦之中。“遥认断桥幽径”三句,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远远地辨认出断桥、幽僻的小路,还隐隐约约地辨认出有个小渔村,在这黄昏时分,一缕炊烟正在村里袅袅升起。“遥认”两字用得相当确切,拉开了人与景的距离。景物显得远而小,有些模糊,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断桥”、“幽径”、“渔村”、“孤烟”,这些衰残的意象,渲染出荒凉寂寥、凄清冷落的气氛,它们在临近黄昏的江上秋色的背景中构成了秋色平远的画面。

整个上片如一幅境界寥廓的江村晚景图,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深秋雨后的江楼,无语东流的江水,层峦叠翠的远山,还有暮色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景色是凄清沉寂的,心情亦当如此,由此下片转为抒情。

过片“残阳里”句以“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残阳里”紧承“向晚孤烟起”,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也给全词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至此,词人关于具体时间已用“暮山”、“向晚”、“残阳”数词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了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景响。“脉脉朱阑静倚”一句呼应上片的“伫立江楼”,暗示了词人一直在江楼上默然凝伫。“脉脉”二字突出了“静倚”“朱阑”、凝望沉思时的如痴如醉,难以解脱。词中虽为言明词人何以长久地独倚“江楼”,但那种浓重的伤感之情已然深深感染了读者。于是词作水到渠成般过渡到下面一句:“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心情抑郁,竟至没有喝酒却已进入醺醺而醉的状态,足见愁情的深沉、浓烈。这其中,已暗暗透出了“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的浓重的伤别情绪,只是引而未发罢了。随着这种低沉感伤情绪的继续加重,词人满腹的愁思也汹涌如潮起来,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这几句点出了悲秋怀人的主旨。词人置身深秋景色中,远山苍茫的迷蒙,断桥孤烟的冷落,暮云将尽的惨淡,秋光渐老的哀伤,使词人联想到了羁旅生涯的苦涩艰难,前程的渺茫无望。这份生命的悲哀需要有人与他共同承担,而“故人”却远隔千里。现实的景物增强了伤别意绪,因而无法消除,唯有“竟日空凝睇”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竟日空凝睇”一句中“竟日”与前文的“暮山”、“向晚”、“残阳”、“暮云”相呼应,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词人陷入深深的愁怨难以自拔;“凝睇”又与开头的“江楼”伫望,换头处的“朱阑静倚”以及全篇的景物描写紧密相扣,使全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着一“空”字,表现了词人明知无望,却仍然对“故人”一片痴情,颇能动人心魄。

这首词虽非柳永的代表作,但也清新可人,结构工巧。上片写秋景,凄美动人;下片思旧情,哀婉感人。这首《诉衷情近》在词体中属于中调,柳永在创作时依据体制的特点,在写景与抒情时,既未大肆铺叙,也不特别凝炼,词旨点到即止。全词结构完整,处处映衬照应,语言雅而不俗,笔调挥洒自如。

《雨》诗词12

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2、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3、稻花秋雨气,江石夜滩声。——元稹《遣行十首》

4、秋雨疏偏响,秋点夜迸啼。空床取次薄衾携。——朱彝尊《风蝶令·秋雨疏偏响》

5、新笋出墙秋雨足,闭门长与护苍苔。——苏辙《南斋竹三绝·旧山修竹半尘埃》

6、茅屋秋雨漏,稻陂春水深。——陆游《古意·绁足饲饥鹰》

7、藏里黄棺壑上船,春风秋雨自年年。——郑善夫《武夷曲次晦翁棹歌·藏里黄棺壑上船》

8、修涂按辔三秋雨,别殿陪祠一炷香。——曹勋《黄侍郎宫祠赠行》

9、黄叶黄花古城路,秋风秋雨别家人。——李群玉《金塘路中》

10、半篷秋雨烟笼水,数点寒星月满潭。——杨基《樟树镇舟中作》

11、满天秋雨落琼花,清溪涨绿浸平沙。——白玉蟾《仙岩金仙阁》

12、秋雨吟斋灯,夜月邻砧练。——方回《次韵鲜于伯几秋怀古体》

13、凄凉翁仲满身苔,独对寒松泣秋雨。——释文珦《古墓》

14、秋雨漫漫夜朝复,可嗟蔀屋望重霄。——王安石《寄道光大师》

15、灯残枕冷梨云断,秋雨人间无此愁。——刘炳《燕子楼同周伯宁赋》

16、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容若《蝶恋花·出塞》

17、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梅尧臣《秋雨篇》

18、暖风花绕树,秋雨草沿城。

19、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20、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郑燮《满江红·思家》

21、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22、云满鸟行灭,池凉龙气腥。斜飘看棋簟,疏洒望山亭。细响鸣林叶,圆文破沼萍。秋阴杳无际,平野但冥冥。——温庭筠《秋雨》

23、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24、地卑多雨润,天暖少秋霜。——戎昱《成都暮雨秋》

25、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尘。——黄庭坚《次韵赏美》

26、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温庭筠《细雨》

27、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范成大《春日田园》

28、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29、明日暴雨来,继以雷大震,平地成江河,吞卷才一瞬。

30、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辛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31、绿树含春雨,青山护晓烟。——唐寅《山水图》

32、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

33、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34、今雨新知祈晴祷雨云期雨约狂风暴雨

35、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点绛唇·感兴》

36、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37、而今无复旧词坛。——薛时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38、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李商隐《潭州》

39、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40、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41、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4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4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4、七日后,董会是垦前。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日拟醉华筵。

45、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46、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47、飞霞半缕,收尽天风和雨。

4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49、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50、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宋·翁卷

51、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唐·崔颢《雁门胡人歌》

52、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5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滕王阁序》唐·王勃

54、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55、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5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志南

5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58、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59、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

60、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61、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查慎行

62、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接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莫,接天流。

63、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洄,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64、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65、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66、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贾岛《望山》

67、外面下的是雨,伞里下的是寂寞。

68、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69、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多丽·咏白菊》

70、山峡还何地,松杉□不开。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忧国意,涕泣向蒿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71、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72、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73、雨气千江入,秋声万木多。

74、雨露黯在下,日月环轮流。

75、雨涤前山净,风吹去路开。

76、一朵梦云惊晓鸦,数枝春雨带梨花。

77、檐滴新春雨,窗昏半夜灯。

78、一千四百芜湖路,怨雨愁风多少人。——《风恶偶成二首》

79、明发不堪山下路,几程愁雨又愁风。——《钟陵崔大夫罢镇攀随再经匡庐寺宿》

80、怀君属秋夜,漫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81、腐败季节雨纷繁,路上行人欲销魂。

82、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整齐。

83、春潮带雨晚来慢,野渡无人船自横。

84、天街细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远却无。

85、雷声千嶂降,雨色万峰去。

86、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水池到处花。

87、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长恨歌》

8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瞑》

89、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9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雨》诗词13

昆仑之西东海东,中有一士巢云松。

朱颜黑发神所钟,服食雨露乘天风。

朝骑黄鹤天门穹,夜被紫霞栖崆峒。

人间有急岁有凶,裨补造化多其功。

己酉之岁夏五中,连月不雨何当烛。

祝融司令百怪丛,妖精吐焰天地雺。

火星出走穹壤红,海水欲竭山为童。

官僚揭虔士庶恫,焚尫剪爪百虑穷。

大龙酣睡痴且聋,小龙戢戢潜其踪。

君能独出超凡庸,拔剑起指天南虹。

嘘阴吸阳神且恭,囊括万象罗心胸。

有书直达上帝聪,泥金倒写不暇封。

当空举手祝未终,霹雳直下西南峰。

道人足踏金芙蓉,口呼六甲丁与从。

龙神不兴吾不容,纵以烈火焚其宫。

须臾龙伯施乃工,海波竖立银河通。

桑麻菽粟青且葱,野花石竹俱纤秾。

道人之术孰与同,调和燮理偕孤公。

方今海内殊未雍,焦头烂额愁边烽。

烦君为提九节筇,直上阊阖跻九重。

凌风大笑招群雄,一洗宇宙皆冲融。

《雨》诗词14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听雨

宋·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春日游湖上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9、《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1、《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2、《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相送

南朝·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雨》诗词15

一、 《谒金门·五月雨》

明代:陈子龙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二、《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宋代: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三、 《别严士元》

唐代: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四、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代: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五、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六、 《溪上遇雨二首》

唐代: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七、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八、 《寒食雨二首》

宋代: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九、 《雨晴》

宋代: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十、 《长相思·云一涡》

五代:李煜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十一、 《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代: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十二、《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十三、《水仙子·夜雨》

元代: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十四、 《春日》

宋代: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十五、 《梅雨》

唐代: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十六、 《秋宿湘江遇雨》

五代: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十七、 《望海楼晚景/望湖楼晚景》

宋代: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十八、 《念奴娇·断虹霁雨》

宋代: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十九、 《有美堂暴雨》

宋代: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二十、 《崇义里滞雨》

唐代:李贺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二十一、 《雨晴》

宋代: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二十二、 《春游湖》

宋代: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二十三、 《咸阳值雨》

唐代: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二十四、 《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二十五、 《绮罗香·咏春雨》

宋代: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二十六、 《虞美人·梳楼》

宋代: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二十七、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宋代: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二十八、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宋代: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二十九、 《小雨》

宋代: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三十、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宋代: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三十一、 《雨过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三十二、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宋代: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三十三、 《春雨》

唐代: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三十四、 《水槛遣心二首》

唐代: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三十五、 《好事近·梦中作》

宋代: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三十六、《夏日杂诗》

清代: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三十七、《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代: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三十八、《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代: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