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字经 > 三字经全文详细注释

三字经全文详细注释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5K 次

三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流行的儿童启蒙读物。它共一千多字,内容广博,言简意赅,形式通俗,三字一句,对仗押韵,易学易懂,被誉为古今奇书,至今仍广泛流传。《三字经》内容分为六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三字经》作为优秀儿童读物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向全世界推荐。《三字经》相传为南宋王应麟所作,亦传为宋末区适子所作。现介绍的《三字经》原文,部分是国学大先生增补的内容。

三字经全文详细注释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①。性相近,习相远②。

[注释]①人:泛指众人。 初:初生,刚出生的时候。 性:性情,本性。 本:根本,原来。 ②相近:相去不远。 习:后天的习惯。远:相差太远。“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的话。

[译文]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多。大家性情都近于善,只是由于后来所受社会的习染不同才有了千差万别。

[原文]苟不教,性乃迁①。教之道,贵以专②。

[注释]①苟:如果、假如。 乃:于是。 迁:变化。 ②道:方法、道理。 贵:注重、重视。 以:在于。 专:专心致志。

[译文]如果从小不进行教育,孩子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导孩子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①。子不学,断机杼②。

[注释]①昔:从前。 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相传孟子早年丧父,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迁徙居处,最后在一所学校旁定居下来。 择:选择。 邻:邻居。处:相处、居处。 ②子:即孟子。 机:指织布机。 杼(音柱):牵纱的梭子。

[译文]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选择邻居而搬家。一次,儿子逃学回来,孟母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以此告诫孟子学习不可半途而废。

[原文]窦燕山,有义方①。教五子,名俱扬②。

[注释]①窦燕山:五代后晋人,名禹钧。传说他教子有方,使五个儿子齐登科甲,有侍郎冯道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义方:好方法。 ②名:名誉、名声。 俱:都。 扬:传扬。

[译文]窦燕山教育孩子有好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名扬四海。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①。教不严,师之惰②。

[注释]①不教:不加以教导。 过:过错。 ②师:老师。 惰:怠惰,这里指失职。

[译文]生养子女却不给予良好的教育,这是做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没有严格的要求,这是做老师的失职。

[原文]子不学,非所宜①。幼不学,老何为②。

[注释]①子:是为人之子。 不学:是不肯读书。 宜:应该,适当。 ②幼:指黑发年少时。 老:指长大成年以后。 何为:指不能有作为。

[译文]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如果少年时不努力读书学习,长大以后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①。人不学,不知义②。

[注释]①玉:美玉。 琢:雕琢。 器:指器物。 ②义:义理、道理。

[译文]一块没有经过雕琢过的玉石,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若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

以上为第一部分,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   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二]

[原文]为人子,方少时①。亲师友,习礼仪②。

[注释]①子:做人的孩子或儿女。 方:正当,刚,正值。 少时:小时侯。 ②亲:亲近。 师:良师。 友:益友。 习:学习。 礼仪:礼节仪态。

[译文]为人子弟,在年轻的时候,应当多多亲近良师益友,从他们那里学习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原文]香九龄,能温席①。孝于亲,所当执②。

[注释]①香:黄香,东汉时代的江夏(今湖北)人。传说他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母。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暖和父母的被窝,夏天为父母扇凉枕席。他是“二十四孝”中的一个孝子。 龄:岁。 温:暖,暖和。 ②亲:指父母。 执:遵循,应该做的事。

[译文]孝乃百善之首。“孝”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东汉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冬天用自己的身体为父母温暖枕席。孝敬父母,这是每个做儿女的应该做的事。

[原文]融四岁,能让梨①。弟于长,宜先知②。

[注释]①融:孔融,东汉时鲁国(今山东)人,孔丘的后代,三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人物。他四岁时同兄弟一起吃梨,他先拿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后为北海太守,但他因反曹操被杀害。 ②弟:通悌,指尊重兄长的道德规范。 长:兄长。

[译文]孔融四岁,就能让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培养这种谦恭礼让的优良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心,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同样也会获得别人友善的回报。

[原文]首孝悌,次见闻①。

[注释]①首:为首,首要。 孝:孝敬父母。 弟:通悌,指尊重兄长。 次:其次。 见闻:学习看到或听到的知识。

[译文]儿童、少年的启蒙教育,第一是让他们知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传统美德。其次才是要学习看到或听到的知识。

以上第二部分,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两个例子。

[三]

这部分介绍的是生活中的基本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而且简单明了。

[原文]知某数,识某文①。一而十,十而百②。百而千,千而万。

[注释]①知:知道、了解。 某:指代人或事物。 数:数目。 文:文理。 ②一:数之始。 十:数之终。 而:到。

[译文]此句承接上文,孝悌打好基础,有坚实的品德做后盾,然后学知识,长进才华。并要懂得计算数目,认识文字,学习文理。“知某数”,讲的是中国的数字,中国的计数方式采用十进制,一到十看来简单,但却有无穷无尽的变化。数字从一开始,一到十就是基本数字,十个十就是一百,十个一百就是一千,十个一千就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儿童时期,要从知数、识文开始,知数简单,识文就比较复杂了。文字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文字、文学、历史等,是难以穷其究竟的。对于儿童要从他们可以接受的东西入手。某数是较简单的,所以教育孩子先从识数开始。即使今天的教育,孩子在入学的时候,都是从阿拉伯数字开始的。为父母的要先教他“知数”,父母是儿童最早的数学教师。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