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 > 小学古诗乞巧课堂实录

小学古诗乞巧课堂实录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1W 次

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乞巧》,里面会涉及到一个很新鲜的节日,叫做乞巧节。下面带来小学古诗乞巧课堂实录,一起去看看吧!

小学古诗乞巧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会写“乞、巧、霄、渡”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故事

4、学习有关七夕、乞巧节的诗词,了解七夕节的由来。拓展文本,丰富积累。

学情分析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所以本教学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广泛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课内外衔接起来,让学生在鉴赏中拓展视野,扩大积累,并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新设计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所以本教学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广泛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课内外衔接起来,让学生在鉴赏中拓展视野,扩大积累,并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1、背诵古诗《乞巧》,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故事。

3、学习有关七夕、乞巧节的诗词,拓展文本,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乞巧

一、活动导入。

1、师:同学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冬至节、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而古诗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你们还记得上学期学的一首与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有关的古诗《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吗,一起背背好吗?(生齐背)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呢?学生诵读上学期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像端午、清明、重阳——这样的节日我们都很熟悉,今天这一节课呢,我们将学习29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乞巧》,里面会涉及到一个很新鲜的节日,叫做乞巧节。

活动2「讲授」乞巧

2、出示我会读和我会写的“乞、巧、霄、渡”让学生读字注音并组词。

3、师:我们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预设学生回答: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

.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

.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去了解诗人和朝代;

.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师:学习古诗的方法可真多!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些好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意,让学生真真切切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1、出示古诗挂图让学生读古诗先试着背诵。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看看这个“乞”字,它和气字有什么区别?(生答)乞字中间少一横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

2、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林杰的诗非常优美,只不过他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所以比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来,名气不算大。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确定的可以问问你的同桌。开始吧。(学生练读)谁能来读一读呢?(指名读)请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吗?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宵是个形声字。从宀(mián),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霄「名」(形声。从雨;肖声。本义:米雪)云际;天空「动」通“消”。消灭;消失)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兴趣,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请大家读读课本上的注释:⑴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⑵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⑶几万条:虚指,比喻多。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出示课件:夜空图:

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说)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农历七月初七又叫“七夕”,所以乞巧节又称为七夕节。

《牛郎织女》这个传说源于古人的天文知识,(课件出示:天文图并解说)银河中间与两边有3颗明亮的星星,其中最亮的一颗呈青白色,她在银河西北边,这就是织女星(天琴座中最亮的那颗α星)而在织女星旁边,由四颗暗星组成的小小菱形就是织女织布用的梭子。她离我们26光年远,是第一颗被天文学家准确测定距离的恒星。另一颗亮星在织女星的南偏东,即银河的东南边,他就是牛郎星(又名河鼓二)。牛郎星是颗微黄色的亮星(天鹰座α星),它和天鹰座β、γ星的连线正指向织女星,我国古代把β、γ星(扁担星)看做是牛郎用扁担挑着的一对儿女。

汉代以前牛郎和织女只不过是“银河”两岸星星的名字而已,当历史进入西汉时,牛郎织女才由星名变成了神话人物。

谁愿意为大家讲一讲这个美丽的传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板书:天上 相会)

师:牛郎星和织女星离我们可远着呢!牛郎星是16光年,织女星是27光年。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十分遥远,是16光年,也就是说,走得最快的光和电,从牛郎星到织女星也得一刻不停地跑16年,更不要说其他交通工具了。假定这两颗星上真的住着牛郎和织女的话,他们想打个电话或者通个电报互相问好,这个长途电话单程就得16年!

诗中的哪一句提到了这个美丽的传说?(指名学生说:“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齐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行诗的意思吗?(小组讨论后指名说: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全班分成男女两组赛读这行。

3、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夜晚,人们又在做些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大家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回答)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板书:人间 乞巧)同学们,老师想问:1、家家,家家户户,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生答:人很多。)但是要注意,这里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指家里的姑娘们。2、望秋月,为什么说是秋天的月亮呢?因为农历的七月初七已经是秋天了。3、乞巧,少女们向谁乞巧?(生答:织女)为什么要向织女乞巧呢?(生答:因为织女手很巧,她们希望也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所以古时候每年到了七夕的晚上,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大家就会出门去看牵牛、织女星渡河相会。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板书:乞求巧手 追求幸福)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

5、反馈。

a、资料袋里说了,少女们乞巧的方式就是穿针引线。你怎么知道人很多的?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们能能说说这整句的意思吗?(指名说: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现在回过头来看“乞巧”,你明白它的意思了吗?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板书:乞求 巧手)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播放教学课件《乞巧》,学生边听边模仿。

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完整的读读这首诗。师边划节奏边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读好这首诗吗?(男女赛读、分组合作读、指名读)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七夕节的一些习俗,教师补充介绍。师: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两首和七夕有关的古诗,现在我们来读读,体味一下古人的七夕情怀。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2、小黑板展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师提问: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与一个美丽的传说。请问大家这首诗表现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和传说?再请学生四人一组自由交流课前了解到的节日以及它们的习俗和传说,并出示相关的诗句,做简单讲解一下。

活动3「练习」乞巧

1、背诵古诗和说古诗的意思。

2、试着默写古诗。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