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籍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鉴赏例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鉴赏例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8W 次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鉴赏例文之一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鉴赏例文

这篇文章应该是我们所能看到马克思最早也可以说是最短的一篇文章了,比起他未来受到高度重视的那些鸿文以及浩如烟海的关于那些鸿文的研究文献,这篇文章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然而,事情就是那么奇怪,恰恰是这篇短文里隐藏着马克思之所以成为马克思的秘密。这篇文章展现了马克思高尚的人生境界,潜藏的需有待未来去验证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那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这些精神上的特质恰恰是后来者应该研究和吸取的东西,因为他们是与马克思的学问有着内在统一性的东西,脱离了这些精神去研究马克思的学问就如同研究那被从身上砍下的手一样,就再也不是那双活生生的手了。后来者为什么很难站到巨人的肩上,可能与对这种精神的忽视是有很大关系的。

首先,为人类或者说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构成了一位伟人一生不断奋斗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爱人民是学习的动力之源,这句话可能会受到不少“聪明人”的嘲弄。那么请看看下列事实吧,马克思,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琴纳,罗素,列宁,毛爷爷,曹雪芹,鲁迅,邓稼先哪一位不是以自己的一生在实践着这一精神,而那些嘲弄他们的“聪明人”呢,追名逐利,得意于一时,却在这个过程中迷失了人生的要义,短利,小利,私利使他们失去了本应取得的人生更大的幸福。这就有如开车,在不翻车的前提下,动力有多大,车就能开得有多快,有多远。一般的小汽车与赛车比赛是没有取胜可能的。通常的后来者在伟人知识的宝库里获得莫大收益时,却往往忘记去继承伟人的精神财富,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一方面,它使后来者学的有限,还有可能走入迷途,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是违背伟人追求的。在当今这个崇尚知识就是力量,教人做事而不教人做人的年代,这种做法尤其应该引起高度反思,我们那么多聪明的学生为什么成就有限,学习没有动力,与忽视这种人文精神的教育难道是没有关系的吗?难道小康,创新性领导人才这些追求就真的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吗?难道历史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还没有启迪我们一点什么吗?我们的年青人是否过早就失去了黑格尔所提倡的青年的精神,由于时代的艰苦,对于日常生活的琐事予以了太大的关注,而忘记了现实的最高的责任是在于努力奋斗去复兴并拯救国家民族生活上政治上的整个局势。

其次,精神的高尚确保了伟人科学思维的深度。科学研究是一种既充满乐趣又充满艰难探索的劳动,诚如马克思所言,只有那种不畏艰难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可能登上科学的高峰。而那种为了金钱,权力,功名投身科学的人,当面对挫折与困难,艰难与险阻的时候,是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的,更不要说去面对那由于误解而导致的数不清的污蔑攻击甚至性命威胁了。即使取得了小小的成功,由于世俗名利的侵袭,也很难继续奋斗和努力下去的,这就阻碍了他们一生长远的成就。当他们沉浸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的喜悦时,那客观世界的奥秘以及人生的真谛就已经远离他们而去了。科学研究是这样,我们从事其他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伟人往往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勇于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他们并没有将理想与追求流于空谈,而是以其一生去实践它,他们都有一股中国人称作拼命三郎的劲儿。其实伟人也是由平凡人成长起来的,也吃五谷杂粮,也学和我们同样的知识,而问题在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情在做学问,而不是把学问当作玩具去奉和皇帝的新装。当我们在向黑暗妥协,在向世俗生活献媚的时候,他们却敢于毅然前行,不屈不挠的向着人生的目标飞奔。当我们面对早年的作文说着当年还太幼稚的时候,伟人们却会问心无愧的说,我一直在实践着自己当年的追求,甚而比当年想的做得更好。真不知道是我们更聪明,还是伟人更笨?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鉴赏例文之二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在中学读书时写的一篇考试作文,完成于1835年8月12日,当时马克思十七岁。马克思在文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开始走上生活道路的青年,应该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自己、最能使自己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认真地权衡职业选择,是青年的首要责任。马克思通过对人与其他创造物的比较,引出这个话题。他提出选择职业的总原则,即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自己、最能使自己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他还指出了要认真权衡这种选择的原因:选择不当,“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青年”前的修饰语“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表明这种选择是青年的自身需要。

第二部分(第3―16段),阐述青年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的若干因素。有四点:一,应当认真考虑“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马克思说:“如果我们经过冷静的考察,认清了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仍然对它充满热情,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于它,那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二,应当考虑到“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马克思说,“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决定它们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这就使得“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三,不能“超越体质的限制”。马克思说,“超越体质的限制”,“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残破的废墟上”,我们就不能“抗御生活的猛烈冲击”,“安静地从事活动”,“产生出伟大壮丽的事业”。四,不能“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马克思认为,选择“力不胜任的职业”,“由此产生的最自然的结果就是自卑”;这是一种最“痛苦的感情”,一种“难于靠外界的各种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它会使我们“厌世和绝望”。

第三部分(第17―28段),阐述青年选择职业的标准。“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一句,是第二、三两个部分的过渡。马克思首先概括地提出了青年选择职业的三条标准。然后,对这三条标准逐一阐述。一,“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马克思说,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是,“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二,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马克思指出,那些“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能够使具有合适才干的人幸福,但是也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而贸然从事的人毁灭”;而“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三,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这篇文章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作者先谈职业选择是青年的首要任务,再谈影响职业选择的若干因素,然后谈职业选择的标准。三个部分,联系紧密,逐层深入。不仅如此,在每一部分的行文中,都能让我们看到作者缜密的思考和睿智的思想。

文章富有激情与理性。马克思提出的职业选择标准,预示了他后来思想发展的方向,特别是他要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要“为人类而牺牲自己”,是十七岁的马克思向社会发出的自己职业理想的宣告,字里行间充满了青春的激情。排比句和反问句的多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力量,激情奔放。而这种激情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已经注意到了选择职业给自己的责任,已经认识到个人职业选择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一指针和选择使马克思从精神上和方向上决定了他自己的一生,他极其认真负责地使用了一个人所可能有的最尊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本文既是激情的职业宣告,也是理性的深入思考。

全文广泛运用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增强了说服力。如阐述要“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时,先从正面说,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会使人们“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然后用“但是”一转,从反面说“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深重负担”。把这一条标准阐述得清楚、全面,令人信服。文中“但是”、“相反”、“当然”、“然而”等关联词,大都表明这种正反对比的说理。

作者还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增强说理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说那些被名利迷住了心窍的人的结局,是“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召唤他去的地方”;说“超越体质的限制”选择职业,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残破的废墟上”;说自卑的危害,“是一条毒蛇,它无尽无休地搅扰、啃啮我们的胸膛,吮吸我们心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马克思以缜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澎湃的激情,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令人兴奋、鼓舞,给人以振聋发聩的力量。文中所表述的见解和哲理性语句给人以启迪,虽时隔一个多世纪,但仍对广大青年思考人生之路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