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语大全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典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典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4W 次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典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

【成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拼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解释】:

比喻不冒危险,就难以成事。现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艰苦的实践,就难以取得真知。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举例造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不深入到大山深处;就很难找到珍贵的药材。

【成语故事】: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

东汉时期的班超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商订邦交。这时,匈奴国也派密使来鄯善国对这件事情朝廷破坏。班超觉察到这个情况后,认为必须消灭掉这些匈奴人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在行动之前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虽然这个行动很危险,可是也只有冒点险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当夜,班固就带了一些壮士,攻入匈奴人的住处杀死了匈奴的密使和随从。第二天,他再去鄯善国谈判的时候,终于很顺利地完成了使命。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不禁想,是啊,不进虎穴,怎么能够得到小老虎呢?很多的时候我们只有迎着困难去努力克服,这样才能最后成功的。

其实天下的成功人士的成功都不是白给的。爱迪生为了成功,差点毁了他的双眼;居里夫人为了获得成功,整夜工作很少休息。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画一幅画,修理一件东西,写一篇作文等等,我们都要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才会获得成功啊!

不进虎穴,哪儿来的虎子?不付出努力,哪儿来的成功?如果现在不努力学习,那么这些所谓的“理想”只不过是一些虚妄的细想而已。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警钟,没有,谁也休想获得成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

东汉名将班超,早年曾率兵出击北匈奴贵族,战功显赫,随即与从事郭恂(xun)一起被派遣出使西域。刚到鄯善国(本为楼兰国,汉昭帝时改为鄯善)时,鄯善国王还款待得十分周到,后来却忽然改变了态度。班超感到奇怪,猜想这一定是北匈奴派来了使臣从中作梗,鄯善王不知所从的缘故。于是班超唤来对方侍臣,诈他道:“我听说北匈奴使臣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侍臣一听,十分惶恐,交待了一切。班超一听,果然不出他所料,便私自把随从来的官兵三十六人全部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劲正浓,激发道:“现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异国,本是想立大功,以求发达。可匈奴使臣来到这里没有几天,鄯善王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里,说不定哪天他会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的身体骨肉可就要被豺狼吞吃了。大家说该怎么办?”

部下们都说:“在这危亡之地,生死都由司马您调遣!”于是,班超提议道:“不进老虎洞,就得不到老虎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下也只有趁夜火攻匈奴使臣大营,使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马,然后趁乱消灭了他们。这下鄯善王就会吓破了胆,我们的事才能成功。”大家提出:这事要不要跟从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怕郭恂胆小坏事,一口否定。就这样,班超独自率领三十六人,一举拿下匈奴军营,鄯善国举国震惊。于是班超和他的部下们一起胜利完成了这次出使任务,与鄯善王和盟而还。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单说满洲太祖,自建国改元后,招兵添械,日事训故,除黄红蓝白四旗外,加了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四旗,共成八旗,分作左右两翼,准备了两年有余,锐意出发,他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灭叶赫,不如先攻明朝,遂于天命三年四月,择日誓师,决意攻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

东汉时,大将班超被派往西域进行联系。他和随从先到了鄯善,鄯善国王对他们十分敬重,热情款待他们。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忽然对他们冷淡了。班超发现不对劲,就派人去打听情况,发现是他们的敌人、北方的匈奴派了比他们更多的人来联络鄯善的国王,这使国王十分为难。

于是,班超召集同来的36个人一起商量这件事。班超说:“我们都面临很大的危险,匈奴人才来几天,国王就对我们冷淡了,再过几天恐怕就要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人了。要那样的话,我们连骨头都剩不下了。到了这样的关头,我们只有拼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今夜就潜入匈奴人的住地,把他们一起消灭。只有这样,鄯善国才能诚心诚意地归顺汉朝。

当天夜里,班超他们以少胜多,消灭了匈奴的使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也流传开来。

在民间,老百姓又将这句话更加口语化了,变成了不进老虎洞,逮不住虎仔子。用来比喻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敢于冒大的风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

【成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拼音】

bu ru hǔ xue yān de hǔ zǐ

【释义】

不进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只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出处】

《三国志;吕蒙传》:蒙曰: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典故】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官名,掌管皇帝所乘车马)窦固带兵出击匈奴,任命班超为代理司马,让他率领一支军队另外攻打伊吾(地名,在今新疆哈密市)。双方交战于蒲类海(西域国名),斩得很多首级回来。窦固认为他很有才干,派遣他与从事(官名,州刺史的佐吏)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广接待他们的礼节非常完备,而后忽然变得疏远懈怠。班超对他的随从人员说:可觉察到广的礼节变得淡漠了么?

这一定是有匈奴使者到来,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目光锐利的人能看到未曾萌生的苗头,何况已经很明显了呢?于是唤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用话套取(真情)他说:我知道匈奴的使者来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这侍者一慌张害怕,全部承认班超所揭示的情况。班超于是关押了这个侍从,全部召会与他一起出使的三十六个人,与大家一同喝酒。等喝到非常痛快的时候,顺势用话煽动他们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极边远的地方,要想通过立大功求得富贵荣华。现在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裁:通才,仅仅),而鄯善国王广对我们的礼待就废弃;如果让鄯善王把我们缚送到匈奴去,我们的尸骨将成为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对这情况怎么办呢?随从都说:我们现在身处危亡境地,生死听从司马决定!班超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夜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他们不知我们有多少人,必定大感震惊恐怖,可以消灭光了!

只要消灭这些人,鄯善王广就会吓破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众人提议道: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发怒地说:吉凶决定于今日一举;郭从事是个平庸的文官,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使计划暴露,我们死而成就不了声名,就不是壮士了。大家说:好。天一黑,班超就带领兵士奔袭匈奴使者营地。

正好当天刮大风,班超吩咐十个人拿了军鼓隐藏在匈奴使者屋后,约定说:见到火焰燃烧,都应擂鼓大声呼喊。其余人都带上刀剑弓弩,埋伏在门的两旁。班超于是顺风点火,前后擂鼓呼喊,匈奴人一片惊慌。班超亲手击杀三人,官兵斩杀匈奴使者及随从人员三十多颗头,剩余一百多人都被烧死。次日,才回去告诉郭恂。郭恂大惊,一会儿(由于思路变换而)脸色改变,班超看透他的心思,举手说:你(掾:属官的统称)虽未一起行动,但我班超又怎么忍心独揽(功劳)呢?郭恂于是高兴起来。班超于是把鄯善王广请来,将匈奴使者的头给他看,举国震恐。班超明白地告诉、又安抚宽慰他,于是(鄯善王)交纳王子作为人质。众人回去向窦固汇报。窦固十分高兴,详细向朝廷报告班超的功劳,并请求另行选派使者出使西域。汉明帝赞许班超的节概,下达指令对窦固说:像班超这样的使臣,为什么不派遣他,而要另选别人呢?现在任命班超作为军司马(汉代大将军的属官),让他完成(类似)先前的功劳。班超再次接受使命,窦固想增加他的人马,班超说道:希望给予原本跟从我的三十余人就足够了。如果有预料不到(的事变),人多反而成为累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

公元73年,东汉明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一岁的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在这次征战中,班超立了战功深受窦固赏识。不久,窦固派他和军中的高级参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带了三十六名勇士,首先来到鄯(shàn)善国。国王开始对他们很尊敬,礼节也很周到,但不几天忽然变得冷淡起来。班超与手下判断认为,这必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来了,国王态度摇摆不定,吃不准服从哪一方的缘故。于是把接待他们的胡人叫来,诈骗说:“匈奴使者来了几天,此刻在哪里?”

那胡人很惶恐,招认了实际情况,证明班超的判断是正确的。班超把胡人禁闭起来,然后把三十六名勇士全部集合起来喝酒,喝得畅快的时候,班超激怒大家说:

“你们和我都在这极远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得富贵。现在匈奴使者来到这里才几天,国王对我们的礼节和敬意就终止了。如果他逮捕我们,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连尸骨都会被豺狼吃掉。你们看,这事怎么办?”

他的下属表示了同一个意愿:“现在处于危急关头,不管死活都听从您的命令。”

班超下决心说:“好,不进入老虎洞,不能提到小老虎。眼前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趁着黑夜,用火攻击匈奴派来的人。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一定非常震惊,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国王就会吓破胆,我们大功告成,事业也建立了。”

大家同意班超的行动计划,但又提出这件事要和郭恂商量一下。班超发怒说:“是凶是吉决定于今天。郭恂是个文弱而又庸俗的官员,听到这件事必定害怕,会泄露我们的计谋,这样我们就会白白送命,当不成好汉。”

大家都同意班超的看法。当天夜里正刮大风,班超带领勇士们悄悄来到匈奴使者的驻地。他布置十个勇士拿着鼓,藏在匈奴使者的房舍后,并跟他们约定,见火烧起来就打起鼓大喊大叫。其余的勇士都拿着武器,埋伏在大门两侧。

一会儿,班超顺着风势把火烧起来,顷刻之间战鼓齐鸣,杀声四起。匈奴人惊慌失措,乱成一团。班超亲手杀死三个敌人,勇士们杀了匈奴使者和随从三十多人,还有一百多人被烧死。

第二天,班超把这件事告诉郭恂,郭恂听了大惊失色。班超马上对他说,你虽然没有参加行动,但我哪里会独占功劳呢?郭恂听了这话很高兴。

接着,班超去见鄯善国王,并把匈奴的头颅给他看。国王吓得不知如何是好。班超对他作了解释,并且加以抚慰。这样,国王终于决定靠向汉朝一边,并且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去做人质。——《后汉书·班超传》

【求解驿站】

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亲历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成功。焉,怎么。

【活学活用】

我们不深入到大山深处,就很难找到名贵的药材,所谓~。

【妙语点拨】

如果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不入虎穴(实践),就不能得虎子(正确认识)。所以,主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教人们做事要深入实际,深入第一线,亲自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如果从具体的工作方法来讲,有的事情即使“不入虎穴”,或未必一定要深入“虎穴”,照样也可得到“虎子”。这种情况下,还非入“虎穴”不可,就不仅是多此一举,还会产生消极影响。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

【成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拼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解释】: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举例造句】: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毛泽东《实践论》

【近义词】:

亲临其境

【反义词】:

胆小如鼠

【成语故事】: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

【释义】:

比喻为不经历险境就难以取得最后的成功。

【故事】:

公元73年,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带了三十六名勇士,先来到鄯善国。国王开始时对他们很尊敬,可是没过几天就变得冷淡起来,班超一行人认为,一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来到这里威胁引诱国王,使得国王摇摆不定,不知究竟应归向哪一方。于是他们唤来了接待匈奴的胡人严加拷问,果然不出所料。于是班超把这胡人禁闭起来,然后将三十六名勇士全部集合起来喝酒,伺机行事。酒正酣时,班超下决心说:“不进老虎洞是不能捉到小老虎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下唯一的办法是趁着天黑,用火攻击匈奴派来的人,让其猝不及防,然后将这些人全部消灭。消灭了敌人,国王就会吓破胆,我们便可大功告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

“虎穴”是指老虎洞穴;“虎子”是指小老虎。全句的意思是:不进入老虎洞穴,怎麽能捉到小老虎呢?

东汉时,有一个在衙门做抄写工作小吏,名叫班超。他不甘心平凡地度过一生,於是便投身到大将军窦固门下,跟他去打匈奴。因为班超立下不少战功,所以便被命为使者,出使西域。

班超带着随从,来到鄯善国,要说服鄯善王与汉合作,一起对付匈奴。由於匈奴一直强逼鄯善国向它纳税和进贡,所以鄯善王也希望能与汉朝结盟。

最初,鄯善王热情招待班超等人,可是後来他的态度变了。

班超对随从说:“我看一定是匈奴使者也来了,所以鄯善王才拿不定主意。”恰巧鄯善王的仆人送酒过来,班超就假装早就知道一切的样子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几天,怎麽一直没看见他们呢?他们住在哪?”

那个仆人在班超的迫问下,终於说出了匈奴使者的住的地方。班超立即召集随从商议大计,他对随从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应趁早杀了匈奴使者。”

当天晚上,班超带领将士攻入匈奴使者的营地,杀了他们。班超的行动,使得鄯善王连忙同意与汉结盟。班超有勇有谋,行动果断,终於顺利完成了这次任务。

後来,人们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比喻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经历各种艰难困苦。

公元七十三年,和历代开明圣主一样,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个皇帝,刘秀和阴丽华的儿子)执政已经十几年了。

天下虽然已经歌舞升平,很久没有战事。但身为出生于战乱年代,曾亲身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的“皇二代”,刘庄还是如鲠在喉,倍感压力。

他曾发誓继承刘秀的遗愿,让天下百姓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即便不能开疆辟土,也要做到安定四方,江山万年。然而北方匈奴虎视眈眈,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就成为了大汉最强大,也是最有威胁的敌人。

为了拔掉这根毒刺,刘庄让投笔从戎而名震天下的班超出使西域,意图联合各国对抗来自共同的敌人,匈奴。

班超带着一众人马,浩浩荡荡来到鄯善国(古称楼兰)。

一开始,鄯善国国君给予很高的礼遇标准,以接待上国天子使臣的规格接见了班超。不但好吃好喝供着,连班超提出的各种要求都一口答应得干脆。

然而没过几天,鄯善国的官员突然对班超等人开始冷待,饭菜标准降低了,语气态度也冷漠许多。

班超是个心思细腻的人,立刻察觉到不对,认为问题出在鄯善国的国君,他的想法必然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下面的官员,怠慢了自己。

自己丢了面子不要紧,但若是无法完成任务,那就是大麻烦了!

为此,班超把几个重要的随行官员召唤在一起,决定开个民主生活会,就与鄯善国前恭后倨的行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班超开门见山地指出,鄯善国的行为严重打乱了汉明帝英明的“联西破匈”伟大战略部署,势必对之后西域各国的外交策略产生恶劣影响。

对此,班超根据接待官员的异常举动,大胆推测出北方匈奴的使者一定也到了鄯善国,以各种手段施加压力,从而逼迫鄯善国君意志动摇,枉顾两国多年结下的深厚友谊,做出了错误的举动。

对于班超的慷慨陈词,其他使团成员给予了热烈回应。

大家神情激动,在班超的带领下,齐声背诵汉明帝下发的“告使者书”,就与“联西破匈”这一伟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既鼓舞了所有人必胜的决心,也统一了思想,为下一步的具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超欣慰地环视全体使团成员,在高度肯定了大家决定态度同时,又指出当前斗争面临的困境,唯有尽快解决匈奴来使,才能帮助鄯善国君及时悬崖勒马,回归正途。

为此,班超在会议最后,做出了详细的工作部署。一方面派人打听匈奴使者的住所,以及队伍配置。请求尽快摸清底细,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同时,班超又将所有使团成团集聚在一起,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追忆大汉开国圣主汉高祖开始,一直说到了当今圣上安定天下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

班超的发言让每个使团成员潸然泪下,但也纷纷表态,一定按照当今天子的战略部署,以历代英烈为楷模,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坚决完成各项任务,那么是牺牲也是在所不惜。

在班超的带领下,广大使团成员踊跃报名参加“敢死队”,连做饭的厨子也舞动着菜刀,表示愿追随马后,深入虎穴,剿灭这股狡猾的匈奴使团。

班超一声令下,大家口衔枚马裹蹄,趁着夜色悄然无息潜入匈奴使者的驻地,乘其不备,将其全部消灭。

班超这一举动,史称“虎穴行动”,向鄯善国展现了大汉“联西破匈”的决心和实力,让悬崖勒马,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为世界团结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赞助商